第281章 朝归倭附(圩一)上中下三策(2 / 8)

大明元辅 云无风 3392 字 2023-05-08

家康通过秀忠在三崎城的观察以及对**战场的总结,认为明军强归强,但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恐怕远不如日本。

两個例子能够说明这一点:第一个战例,碧蹄馆一战之后,李如松立刻后撤,并且在后续的作战中明显不肯再打硬仗,存在非常明显的保存实力之念。

保存实力这种心态,家康是很能理解的,毕竟他德川家能够从区区三河做大到如今的地步,也少不得把这种理念贯彻进一切战略之中。

不过问题在于,碧蹄馆一战当中,明军的战损其实远低于日军。日军明明在战术、兵力层面都占尽优势,但最后战损的战损却是明军三倍以上。

而偏偏在这样的战果之下,明军二话不说就退了,反而日军还能坚持观望一下,直到发现其余各部明军开始分路逼近,考虑到确实打不过,这才不得已后撤。

第二个战例就是釜山之战,尤其是釜山之战的前哨战蔚山之战。

在这一战中,按照加藤清正等人送回日本的战报,一开始由于对明军的战术考虑不周,蔚山倭城失陷很快,日军只能撤到双子城的另一面岛山倭城,负隅顽抗之下,其实局面岌岌可危。

虽说岛山倭城修建得易守难攻,但按照加藤清正自己递交的战报来看,只要明军继续维持攻势,最多再有五天,同样伤亡惨重的日军必然无力抵挡;即便明军只围不攻,那么再有十天左右,日军也要饿死大半,剩下的人精疲力尽,还是无力再战。

家康完全相信这个判断,因为他知道清正写这道战报的时候,城中的日军已经开始吃土了——物理意义上的吃土。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居然先顶不住伤亡了,主动停止了进攻,结果给了日军一定的喘息之机。不少日军趁机分批溜出城外,跑到海边叉鱼打鱼。

虽说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实际鱼获非常有限,但日军的口粮配给量本来就不到明军的一半,属于是食量非常小,养一个明军的粮食能养两个日军(当然这也导致日军个子矮,在双方战斗意志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单兵肉搏,日军会明显居于力量劣势);

二来鱼获虽少,对士气的振奋却很大,这导致后来明军恢复攻势之后赫然发现日军居然又精神起来了,反过来又影响了明军自家的士气。

总之,家康的观点就是明军比日军“娇气”,亦或者他们自认为自己比日军更“值钱”,不肯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