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剑指东瀛(十三)态势(2 / 5)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19 字 2023-05-08

均身高已经达到1.4米,体重达到329千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准已经完全超越了当时鞑清主流的马种。尽管与欧美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日本当时与欧美并没有开战,因此影响并不大。

到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时期,彼时日本战马身高已经达到1.47米,但是和俄国的顿河马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八匹日本马拉不动一辆炮车,但六匹顿河马却能拉着炮车健步如飞,这就是差距。

为了缩小差距,1906年时,日本的30年改良马种计划结束后,其**又立即设立马政局,开启了第二个30年种马改良计划。

按照当时的数据,日本国内有150万匹马,选取6000匹作为种马。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轻型马包括阿拉伯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纯种马,主要用于人骑乘;中型马包括盎格鲁-诺尔曼马、海克尼马;重型马主要是法国佩尔什马。而后来在日俄战争中缴获的顿河马也成种马之一。

到了1923年,日本国内已经设立了六个马政管理区,专门负责马匹改良的监督工作,国内的马场也发展到了三个。很快,种马所就遍及全国,并且还免费给民间雌马配种。

为了培养专门用途的马匹,日本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诺尔曼马杂交的混血马,用于骑兵作战;顿河马后代用于日本陆军炮兵,辎重兵,用于物资运输;阿拉伯**后代,主要用于马术比赛,也有一小部分作为日本高级军官的坐骑。

总之到了1939年,日本**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160公分,比当时中国的马匹体型身高要大很多,因此被中国军民称之为“东洋马”。

高务实当年作为历史爱好者,又是某些一战、二战游戏的忠实玩家,对于这些情况是了解甚深的,他在京华搞马种培育也已经二十来年了,考虑到京华是蒙古**主要“中间商”,自然也对明军的战马有所影响。

尤其是在漠南大战获胜之后,高务实对军队的影响力大增,宣大三镇的战马大多已经是蒙古**混血品种,其混血主要包括阿拉伯马、阿哈尔捷金马(中亚汗血马)和伊犁马,还有少量的阿克哈—塔克马等血系。

说到这儿,比较熟悉马匹的人看了就会发现,这种培育似乎有些熟悉。没错,其实最早的沙皇俄国利刃——哥萨克骑兵的忠实伙伴顿河马差不多就是这样培育出来的。

原先大明从土默特、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