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9章 战后波澜(廿三)盛大郊迎(2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83 字 2023-05-08

“天下第一军”的禁卫军摆在他们面前,也只能说在大炮拥有量方面稍胜一筹,论光鲜亮丽恐怕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好在锦衣卫鱼龙混杂太久,挑选出这么一批帅哥也不容易,最终只凑出三千人作为距离皇帝最近的“亲兵”装点场面。要真是再多点人,光是置换他们身上这批行头,怕不是就又得让皇帝陛下再破费一大笔了。

其次就是满朝文武也得了一点好处,全部额外新发了一套官服官帽,武将们更爽,直接新发一套甲胄——这玩意可真不便宜,甚至皇帝都不肯捡账,而是接口官服问题归户部管,赖账给了户部。

好在户部是“自己人”,在高务实离京之后实际上“代户部尚书”的户部左侍郎程文没说半句废话,直接应承了下来。而其余官员这一次倒也很配合,没有一人表示异议——呐,毕竟是给自己发衣服嘛,不要白不要。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制度很有“朱元璋范”,那就是对应的官服品类,朝廷都是只发一套的。你这玩意儿要是穿坏了,那可不好意思,得你自己去做。做也就算了,由于这东西不算常见款式,各种制度又还严格得很,因此缝制价格相当昂贵。

所以你看,海瑞当年的官服缝缝补补穿那么多年,那还真不是逢场作戏,以他老人家的俸禄,要是一个位置上呆久了,这官服恐怕还真换不起。

这些事情之外,还要准备物资,这包括旌旗、酒水、食材、临时军营各类供应(给两部蒙古军的)等,也都要提前置办好。至于赏赐,那更不必说,禁卫军的赏赐或许还能押后一段时间,到时候交给高务实自己去办,反正明联储的小额银票归他负责。

但是,蒙古两部的赏赐可不好和禁卫军一样打白条,毕竟明联储虽然准备在归化设点,可这不是还没来得及办么?所以蒙古人这边的赏赐只能给实物——实物比较好办,大明内部货物是足够充裕的,现在明联储又能拿银票买货,这就很好周转。只是,银子本身断不能给,因为大明也缺。

其实皇帝也很奇怪这一现象,他是读过高务实悄悄递给他的简化版“财报”的,按理说现在每年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就已经几乎称得上是天量了,可是大明居然始终表现出一种银子不够多的样子。

高务实倒是给他解释过什么“通货紧缩”之类的词汇,可是其中的原理他还是没想透彻,只好认定高务实的话:反正就是大明的生产力发展了,而且发展太快,以至于创造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