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章 内部(上)(2 / 5)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097 字 2023-05-08

有一日才到,众臣工相对而言还算有空,可以忙一点私事。但真正有空忙私事的官员其实也不多,稍微上点档次、进入权力核心或者核心边缘的官员们在这一日都很忙碌,他们都忙着串联商议在万寿节后应该拿出什么立场来面对本次高司徒所上的《革新驿站疏》。

先说实学派自家这边。原本高务实这道疏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割自己京华的肉来配合朝廷改革,理论上大家应该都是表示夸赞的才对,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顺利,不少实学派官员对此持保留态度。

这是为何?当然也是因为利益。

京华是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商业集团,它的主体当然是高务实“全资”的京华本身,但平时所称的“京华”其实模糊了一个概念,即此刻的京华实际上分为狭义上的京华和广义上的京华。

狭义上的京华就是高务实全资的这个京华,包括其名下各个产业,如各类矿场、铁厂、造船厂、水泥厂、港口、舰队、瓷器厂、柞丝厂、盐场乃至于商社、银行、物流等一大批工商实体,甚至还可以包括极具京华特色的“顾问团”——南疆各国的太上皇机构。

这些实体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务实的决定即最终决定,理论上他做任何决定都无须过问其他任何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在这些实体当中,他个人持股100%,所以他的决定等同于整个股东大会的决定。

但除了狭义上的京华之外,还有广义上的京华。何谓广义上的京华?比如北洋海贸同盟虽然是一个“同盟”组织,但是毫无疑问在一般情况下还是高务实说了算的,这个组织也一贯被视为“京华系”。

可是北洋海贸同盟真的就是任由高务实怎么处置都可以的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同盟还有其他“持股人”和“代持股人”,这些人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考虑的,高务实即便拥有决策权,也不可能完全不在乎他们的想法,很多事情的决断也就都需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这个道理很简单,高务实若不能用利益说服他们,去年远征吕宋的就不应该是海贸同盟而是单单的京华自家了。

不如回顾一下去年的吕宋远征,看看海贸同盟中除了京华之外的大股东们出力多少吧。

当时,靖难系各家勋贵有三国公、十三候(包括外戚封侯)、二十一伯(也包括外戚,但未包括李成梁)。高务实说服了他们,因此那次出兵吕宋,勋贵们一共贡献了武装运输舰96艘,合计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