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北洋远征(九)(2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83 字 2023-05-08

不是谁慢了抽谁,而是哪个炮组慢了,一个炮组所有人全都要被鞭子抽。

这种刑罚下,炮组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敢慢半分,因为你但凡慢了一点,都可能害了平时离自己最近的同袍,那可真是当场“社死”。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人情社会里,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大家都拼了命的加快速度,身边的同袍也会大声地互相提醒,一定要严格按照操典来动作——因为大家都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谁都知道操典动作才是最优化的动作。

虽然如此,诱敌编队四艘战舰的第一轮炮击依旧一发未中。甲板上的测距员(此时代京华独有配置)派传令兵派人送来了第一轮炮击结果,结果显示第一轮炮击总体离西班牙舰队有将近一里的误差,同时测距员还报上了西班牙舰队的大概航速。

差距当然很大,但枪炮长很淡定,因为这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远距离舰炮炮击的准确率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都可以说是极其难看的。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点必须要说:不说距离谈准确率的,通通都是耍流氓。因为炮击这种事,距离越近则准确率越高。距离一旦拉远,准确率就会下降,而在不同时代,“远”到一定程度之后,准确率就会出现大幅的、断崖式的下降。

在后世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德两支精锐海军的命中率只有约百分之二,而其战列舰主炮的命中率更是不到百分之一。当然,他们那个时代的主炮射程比现在远得多,命中率下降也不算多意外。

到二战的时候,比如美帝在1943年以后的新式战列舰,如衣阿华、北卡、南达,都装有雷达火控系统。他们可以通过雷达测距、测速、航向,来引导主炮射击。同时主炮通过陀螺仪稳定器,还可以在颠簸的海况下射击。

然而在这个时期的舰炮命中率又如何呢?中近距离:在10-15公里,能有5%—8%的命中率,9门主炮每2-3轮齐射就能命中1发;中远距离:在18-25公里,大约有3%的命中率,大约每3-4轮齐射,能命中1发的概率。远距离:在30-35公里,实战命中率依然只在1%,每10轮齐射才勉强能命中1发——这还得看脸。

中近、中远、远,这三个层次不仅后世得这样分,其实如今京华两洋舰队也是这样分的,无非是按照射程比例来划分而已。人家二战美帝的舰炮打30多公里,现在顶破天也就两公里多,但只要按比例来分,总而言之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