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召对争锋(下)(2 / 5)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21 字 2023-05-08

钞关收入42万两。钞关是有明一朝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可准使用大明宝钞缴税,不过因为大明宝钞近乎废用,收上来的宝钞虽然高达八九百万锭,但这笔“收入”实际价值远不如纸面,折算之后就只剩42万两银子了。

以上数据一放,就可以看出大明的财政的“缺银病”有多严重:去年全国的太仓收银一共582万两,减去盐税、商税和钞合计的269万两,实际上田赋之中的白银缴纳部分只有313万两。

然而众所周知,大明财政占比最大的收入就是田赋,现在田赋收银的比例却只有不到两成,确切的说是17.4%。

高务实一旦收拢财权,就相当于承担了将价值高达约1500万两白银的实物变现的责任,他又不是神仙,这变现不要时间的吗?

何况变现也不能瞎卖,如何在合适的实际卖出合适的价格,并且不会导致全国范围的物价大幅波动,这都是他作为“大户部”掌舵者的责任。

当然,到了那个局面,就是考验“大户部”宏观调控能力的时候了。

回头说刚才那1800多万田赋,去掉收取白银的313万两,实际上还有1500万实物税。这1500万实物税也并非全都是粮食,大致上还分为如下类别:

米、麦有2400余万石,丝绵有41.4万斤,布帛有56.3万斤,棉花绒有22.2万斤,折色钞863万锭(即上文说的那42万两钞关税,明代统计在田赋里,我也不知道为啥。)

如果读者诸君还记得前一次朱应桢和高务实谈及岛津家和日本石高制度时,曾问及高务实“大明有多少石高”那件事,就会发现当时高务实的说法很“表面”。

高务实当时回答朱应桢说大明“石高”约二十亿。这话显然只是按照大明全国耕地面积与全国平均亩产来说的,他回避了实际征收的田赋有多少这个问题,因此朱应桢放肆取笑日本蕞尔小国,只及大明百一。

实际上,日本此时的田赋税率远高于大明十倍以上,实际征收更比大明靠谱得多,大明朝的什么隐田、飞寄等偷税漏税项目在日本基本没有,所以日本此刻的财力其实并不比大明差到哪去,要不然他们全国那五十五万常备军就只能喝风拉烟了。

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先是因为宗室问题启动了开藩禁计划,户部要为很多远支宗室“一次性买断”出钱,这已经是压力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