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南察风波(十二)(2 / 5)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31 字 2023-05-08

政务参谋还是军事参谋——个个都是他们不能得罪的人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看这些参谋的脸色。

这些人对他们而言,相当于天子使臣,个个都是“钦差”,他们哪里敢得罪?同样也不敢抗命。人家说是说“建议”,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命令。然而孟格布禄就不懂这些。

当然了,高务实在南疆的权威肯定远超他在辽东的权威,实力相差也很大,这也是孟格布禄没把高逸民的建议看成命令的另一个原因。

总而言之,高务实不认为高逸民需要为孟格布禄的战败负责,所以他依旧重用此人。

六百里加急的消息传到曹簠手中只花了三天多的时间,曹簠看过高务实的亲笔信之后面色基本如常,稍稍思索片刻,便派人联系各部将领,包括开原参将麻承勋、沈阳游击戚金等人,其他还有如张万邦、蒲元毅以及他自己的亲弟弟曹简等高务实的“老部下”。

这样的联系并非军令,因为皇帝的圣旨还没到,调动兵马必须得到辽东巡抚李松的同意,甚至还需要各处兵备道认可才行,比较麻烦。

不过高务实的信既然到了,曹簠当然知道圣意也肯定已经在路上,他私下通知只是为了让大伙提前做个准备,以免到时候又耽误时间。

高务实限定了他此次出兵的大致人数,并且直言此战“兵贵精而不贵多”,要求他仔细清点人马,虽不得超额,但也不得冒名,必须足额。

于是曹簠思来想去,干脆自己调用了三千家丁,又明确征用麻承勋的两千麻家达兵、戚金麾下两千戚家军、张万邦等一干将领的合计三千家丁,直接凑足一万家丁。

剩余一万人,也是从各处卫所精挑细选而来,都是辽河以东防区内可以拉出去打野战的那种精锐。

曹簠觉得,这样的战斗力已经完全足够了,因为家丁不比寻常士兵,同等数量的家丁不仅可以吊打三倍甚至五倍的普通卫所兵,就算面对蒙古兵也丝毫不怂,甚至很多时候能够在一千打两千的情况下还逼得蒙古人主动撤走(此时的蒙古人非常不乐意打损失较大的硬仗)。

不过,让曹簠自信如此的家丁制度其实也有隐忧,高务实在卸任戎政侍郎之前就有所察觉。这个隐忧倒不是说现在的将领们就已经开始有了什么不听指挥的苗头——这在当前的万历十五年还真没有。

隐忧在于,高务实发现如今的各将领家丁编制之中也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