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不急(2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35 字 2023-05-08

,不要过分处置李民质等四人。理由高务实也说了,“彼等入仕尚浅,年少轻锐,亦系言官,未足深咎。”

而且,虽然这么做是皇帝正当的赏功罚过,但如果真这么办下去,天下人就要说这是他高务实“恃恩自重,挟私报复之所为”了。然后,他又再次拔高,把这件事扯到“既彰陛下之仁厚,亦为天下惜才者也”的地步。

正如他昨日与刘馨所言,这道疏文就是要“显示一下我雅量高致、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什么的”——反正皇帝会有皇帝自己的理解,高务实怎么说其实关系不大。

虚伪吗?当然虚伪,可这就是官场。

海瑞那样的官员,说是说可为万世楷模,其实那也多半只是后人标榜之时才拿来一说,因为要是真的审视一下海瑞干成了哪些大事,这……就很尴尬了。

他的某些奏疏的确很有名,也给其他人做大事创造了条件,但你若真要计较他自己做成了多少大事,这个真的屈指可数,而且时效性非常短——人走茶就凉。

真正“有用”的“好官”,是能在任上做出对得起他的职务的正确决策,并确保将其顺利推进下去,继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海瑞那样,名留青史倒是名留青史了,可当时的老百姓真的受益了多少?哪怕当时受益的少部分人,在海瑞走后,是不是又连本带利吐了出来?

所以官员的虚伪只是一种手段,正如同枪决是杀人,杖毙也是杀人,其实并没有必要区分那么仔细,关键在于为什么杀人,杀的是好人还是坏人,杀完之后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才是意义所在。

在呈上这道奏疏的时候,高务实依然在家闭门不出,也不接待来访的人士。

来访的人其实是非常多的,不过人家来的时候就知道高务实不会开门,只是……开不开门是高务实的事,来不来访是他们的事,这是个态度问题,甚至是立场问题。

比如实学派的大臣们,官位比高务实高的都派人来探视了;与他同级的则不仅派人,还带了他们的亲笔书信来劝慰;低于高务实品级的则全都是亲自登门,然后被门子客气地送走。

那一大堆勋贵乃至于戚继光等人则有不同,哪怕级别比高务实低,也只能派人来,自己是不能来的——人家文官内部矛盾,你一个武臣上门安慰?你想干什么?

但也有特殊人物,是高务实可以“勉为其难”为他们开门的,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