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复宁夏(中)(2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69 字 2023-05-08

下一般。

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反抗能力的等待着死亡降临。此刻城楼上的叛军就处于这种心境之下,看似还在顽强抵抗,实际上已经距离崩溃不远了。

禁卫军炮营的两个营长也十分紧张,甚至明明只是负责指挥炮击,也都同样满头大汗——他们背后站着的可不只是对他们没有真正管辖权的大同总兵麻贵,他们背后站着的是禁卫军真正的统帅,是以戎政侍郎为本职的高务实!

放在后世,大抵相当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兼中部战区司令员正在观看两个营长的军演,这俩营长能不紧张吗?何况还是在实战中处于进攻效果不达预期的前提下。

两个营长急得嘴角冒泡,亲自下到一线督促各炮炮长仔细校对射击诸元,“再打飞了的炮组今晚通通不给饭,战后回京自己去找戚司令领罪!老子领罪之前也要先处置了你们!”

明军可不是红朝的子弟兵,从规矩上就没有什么“不准体罚”之类的东西。按照高务实的“近代军队”原则,所谓的日常训练,除了那些真正的技战术之外,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让士兵畏惧上官更胜于畏惧死亡”。

封建军队、近代军队、现代军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军队到底有什么区别?高务实一贯认为,主要体现在纪律、组织能力和主动性这三个方面。

封建军队算是军队的早期形式。简单来说,封建军队的组成形式是将领加士兵的捆绑形式,士兵往往是将领的私有物,就如同现在的明军。所以封建军队的约束力是分级的,上级军官约束下级军官,下级军官约束基层军官,再由基层军官去约束士兵。这种分级体制是松散的、粗放的,缺乏统一的纪律要求和组织能力。

在这样的军队中,军队好坏很多时候取决于军官的个人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事实上个人能力总归是有限的,再优秀的军官,也难以兼顾手下所有的军队,所以封建军队的素质是参次不齐的,即使有精锐部队,规模也难以扩大。

戚家军的人数为何始终很难破万,跟这一点也很有关系。不过,戚继光组织戚家军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戚家军才会格外强调纪律,也因此戚家军在戚继光死后,不管是谁去为将,都能保持很高的战斗力,直到朝廷把他们送上绝路,全员战死为止。

而近代军队则是封建军队的升级版。其最大的不同,就是确定了统一的纪律(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