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决战沙城(十九)(2 / 5)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093 字 2023-05-08

备三棱刺。

到了近代,尤其是平炉和转炉炼钢出现后,各大工业国的冶金技术得到质的突破,但凡是工业实力强的国家都会采用**刺刀,就连日本的工业化后的新式军队,都是清一色的剑型刺刀。

只有二战末期的苏联军队装备比较落后,为了量大方便还在主打三棱刺刀。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红朝也有样学样照搬不误,但是后来自己搞的时候,也很快就换成剑型了。

军刺,一般呈棱型,带血槽,可以直接安装在单兵长管**上,可以折叠收起也可拆下来使用。军刺的重点在于刺,所以前端非常锋利,以及前端接触面都会很窄,便于捅刺。因此被称为“刺”而不是“刀”。

刺刀,又称枪刺,日本人称为铳剑,也是安装在单兵长管**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

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连接方式,又分为能从枪上取下装入刀鞘携行的分离式和铰接于枪侧的折叠式两种。分离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锯齿,并能与金属刀鞘连接构成剪刀,具有多种功能。

所以军刺和刺刀还是有些许差异,军刺一定是刺刀,但刺刀并不一定是军刺。

古代战场上,有“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的说法。当然你非要说人均哲别神射,个个都是恰台吉,弯弓就是一箭毙命;或者人均刘綎,上去就是一刀枭首的,那就当我没说。

总的来说,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尤其是披甲士兵,箭射刀砍的伤害确实没有枪矛捅刺伤害大。

而如果是到了现代战场上,军刺捅刺所造成的伤害,跟现代火器枪弹其实没法比,远说不上什么恐怖。

后世红朝国内有一拨人,对五六式**有一种神话,吹牛一直吹到什么联合国禁用巴拉巴拉的,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问理由,就说什么伤口难处理,放血效果夸张,有砷化物涂层等等。

砷化物涂层是最好笑的,你**可以涂,别的就不能涂了?

至于伤口难处理,就更可笑了,这样标准且规整的伤口有什么难以缝合的?外科医生会面对比这种伤口复杂无数倍的情况。

随便举例,比如工地上的钢筋穿刺、被狗牙撕裂的小孩伤口、被工厂机器搅烂的创面等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