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电池厂的那些事(1 / 5)

通过陈来贸的介绍,李缘差不多就了解清楚了南孚电池厂的情况。南孚电池厂的原身就是南平电池厂,生产的就是手电筒里的电池,规模也就是个乡镇企业的级别。

而且以前为了防备战争爆发,才会搬迁到Np市。甚至都不是南平的市区,地处深山沟里?

像这样的企业,几乎什么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前途。幸运的是,厂里千辛万苦总算分配了一名大学生——陈来贸!

于是就带来了一段传奇故事。要知道,这位茂哥根本就不是电池专业的大学生,而是师范生,无非拉到篮子就是菜,抢到了一个大学生而已。

按道理来说,其实南平电池厂根本抢不到什么大学生,这样的破厂家根本不够资格。

无非茂哥的夫人在电池厂工作,又恰好从福市搬迁到南平山沟沟?茂哥不愿意夫妻两地分居,他就是为了爱情!

但就是茂哥这位大学生,当他逐渐升任为厂长后,发现自己的厂一无品牌、二无技术、三无资金、四无先进设备……,甚至连进出物流都极不方便,几乎一无是处。

除了为其他厂家代工以外,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随后的故事应该都知道。

陈来贸到国外考察了两年左右,终于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准备引进国外一条最新的电池生产线。

然后问题就来了——厂里根本没钱,拿不出引进设备的500万美元!

找到市里?市里让电池厂自己想办法。南平本身就是相对比较贫困的地方。

自筹资金?砸锅卖铁加银行贷款,只能凑出200万……软妹币!咳咳。

于是唯一的出路——寻求外商合资!到最后,陈来贸就说动了香港的百孚洋行,拿到了那一笔500万美元,顺利的引进了设备技术。

并且连名字都各取一个字,改为了——南孚电池厂!然而在当时的政策下,重点行业对外资、民营资本是有限制的。

国有资产已经要占据50%以上的股份。再加上百孚洋行是个很纯粹的生意人,他们只看中投资回报,也不在乎企业的管理权。

他们本身就不懂什么造电池嘛!所以到最后,南孚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股权结构——国有资本还是占据绝对控股权,百孚洋行只占有一小部分。

其中一部分的钱就作为借款,等待南孚慢慢归还。百孚洋行不插手南孚的管理,还是陈来贸这些原管理层,他们管理整个企业,并且掌握住了全部的决策权!

说实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