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生活(2 / 3)

别人。

陈圆圆忙活了半天,冲泡了一壶栀子陈皮茶,放在了半月桌上。

突然想起来院子里的小毛驴还没喂草料,朝着李冕作了个万福,走到了院子里给小毛驴的食槽里添了草料。

等到忙完这一切,天色已经黑了。

陈圆圆再次回到精致小楼的厢房,点亮了红罩灯,赧颜的说道:“让公子久等了,还望公子莫要怪罪。”

说完这句话,陈圆圆欲言又止,似是想要询问关于《木兰花令》的事情。

经过那一夜兰台社会过后,《木兰花令》在官宦小姐里引起了传唱,连带着李冕的名字也在京城官宦小姐里宣扬开了。

陈圆圆脱离官宦勋贵很久了,却也知道了一些传闻,可见《木兰花令》在京城里的传唱广泛。

陈圆圆犹犹豫豫了半天,还是眨着秋水眸子,问出了一个很是关心的困惑:“从木兰花令可以看得出来,李公子应该是在缅怀某位已故的女子,难不成李公子早就与某位小娘子有了婚约。”

李冕听到这句询问,没有感到意外,得知雉奴私自把《木兰花令》拿到兰台诗会,早就预料到会有人询问此事。

引起官宦小姐共鸣的诗词,大多也都是悲情诗词,说出了官宦小姐的心声。

毕竟,官宦小姐在婚约方面没有选择的余地,再是与某位读书人两情相悦,大多情况下只能两两相望。

至于嫁给谁,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木兰花令》的出现,与大文豪苏轼用来悼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如出一辙。

不出意外,说出了官宦小姐的心肠,符合了她们对于凄婉情愫的臆想,短短几天之内传遍了京城。

李冕过去没有所谓的亡妻,更没有早就定下婚约的青梅竹马,在参加乡试成为驸马以前,一直寄居在寺庙里。

本以为第一个询问这件事的人应该是长平公主,没想到,这段时间以来,长平公主一直没有动静。

头一个问出是否有婚约的人,换作了陈圆圆。

过去了一盏茶功夫,始终没见李冕说话。

陈圆圆还以为说到了他的痛处,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公……公子别误会,是奴家不对,提起了公子的伤心事,奴家也真是的,提起什么不好非得提起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