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新词(2 / 3)

的追捧,不知有多少江南公子的想要见她一面,遭到了推辞。

今天看见了李冕和沈宜修站在一起说笑,引得旁边的陈圆圆抿嘴轻笑,看起来关系匪浅。

孙传庭很想询问一句他与沈宜修的关系,碍于涉及到了一名女子的名声,还是一名还没有出嫁的书香门第女子,只能按下了询问的心思。

孙传庭语气平常的说道:“钱东涧?沽名钓誉之辈罢了,就他那点儿墨水,给晋冠提鞋都不配。”

换做一般人说出这句话,只会被当做恭维李冕。

这句话从孙传庭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了,以他的性子不可能恭维任何人,只是习惯性的咄咄逼人。

李冕听到了孙传庭的赞扬,反倒是审视了他几眼,没有因为这一句赞扬就飘飘然忘乎自已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好话也不会从孙传庭嘴里随便说出来。

刚才那句话里对于钱东涧的咄咄逼人倒是可以理解,不过,称呼他的时候不是李公子,叫了一句颇为亲密的晋冠。

这就让李冕察觉到了不对劲,以两人的关系,还没有到互称表字的地步,孙传庭突然说出了晋冠的表字,应该是别人所图。

李冕准备直接询问孙传庭有什么企图,与他这般直率的读书人相交,最好是直来直往。

拐弯抹角的话,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还没等李冕开口,询问孙传庭的意图。

袁公打断了两人的说话:“上一回交谈朝廷弊政,只是说出了漕运的弊政,小友还没说出如何进行废漕改海,革除了最让朝廷头疼的一项弊政。”

李冕放下了手里的青花釉瓷碗,出于自身的好奇,问道:“漕兵粮饷,运河疏浚,造船开支,河工经费,州县协办之费,县衙截留,等一系列产业链能否在两位长者的手里解决。”

袁公听到这话沉默不语了,可以去做一些尝试,想要根除的话,难上加难不是一两代人能够解决。

除非那人有商鞅的决心和魄力,外部还有六国的压力,国家不推行新政只有灭亡一条道路。

上下一心,得到了陛下的全力支持,才有可能彻底根除李冕所说的这一系列产业链。

产业链?

袁公再次听到了一个新词,与上一次所说的短平快一样,刚从李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