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特兰西瓦尼亚的阴影(3 / 4)

篮之中。

虽说暗杀、袭击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但奥地利帝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弗兰茨就能见招拆招,甚至都不一定需要弗兰茨做些什么,毕竟时间本身就是最好的良药。

由于弗兰茨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导致特兰西瓦尼亚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历史上那么密切。

所以三个地区只能各自为战,匈牙利**的《十二条纲领》公布之后,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领袖奥·特·乌拉里安立刻就发表了自己的《十六条纲领》,罗马尼亚民族委员会也随之建立。

《十六条纲领》在内容上比匈牙利人的《十二条纲领》更加激进,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奥地利动手,匈牙利就容不下它。

不过为了拉拢和安抚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弗兰茨还是第一时间宣布了废除农奴制。

历史上奥地利帝国**也这么做了,而且效果不错成功让特兰西瓦尼亚人的矛头指向了匈牙利。

事实上奥地利**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奥地利帝国驻特兰西瓦尼亚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叛逃出国。

科洛斯堡(今天的克鲁日-纳波卡,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作为奥地利在特兰西瓦尼亚的统治核心直接乱成了一团。

最后还是特兰西瓦尼亚的驻军司令普赫纳出面才平息了骚乱。这位普赫纳将军在1848年的特兰西瓦尼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匈牙利人在特兰西瓦尼亚的最高长官泰莱基·约瑟夫,从最初就反对罗马尼亚人集会,他一直在竭力进行打压。

后来奥·特·乌拉里安竖起了支持匈牙利的大旗,泰莱基·约瑟夫才有所收敛。

不过正如前文提到的,罗马尼亚人很快就将矛头指向了匈牙利人,泰莱基·约瑟夫就顺势强行解散了罗马尼亚民族委员会。

奥地利人远在天边,而那些所谓的萨克森人其实更多只居住在城市,或是独立的村落,他们通常不会与罗马尼亚人产生直接冲突。

因此,几百年的压迫、奴役让罗马尼亚人与匈牙利人之间的矛盾早已经积重难返,几乎无法调和。

除非匈牙利**能够重新分配土地,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等于是在让匈牙利的议员们割自己的肉。

再加上匈牙利的民族政策过于极端,直接引爆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罗马尼亚族的情绪。

双方的关系迅速从蜜月期过渡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