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教皇国(3 / 5)

格列高利十六世为了偿还债务将各地的税卡,以及酒类、食盐、鱼类、蔗糖、棉布的买卖特权抵押给了商人。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黑色贵族”掌握着一切,而数百万的民众则忍受着贫穷和饥饿。

黑色贵族是指教皇的后裔和红衣主教的亲属们,另有说法是因为僧侣们身穿黑衣所以被称为黑色贵族。

如此的统治之下,再加上民族主义的思想传播,起义是难免的。

起初的教皇国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任博洛尼亚主教的马斯泰·费雷(后来的庇护九世)并没有对起义者的评价是:

“佩鲁贾、弗里诺、斯波莱托和特尔尼所有的乱民不过500之数”

“没有**、没有领导、没有胆识、这群人没有本事吓唬任何人!”

然后那所谓的五百乱民便在博洛尼亚城下大败教皇国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并且队伍随之迅速壮大,冲入城镇杀死神职人员,到处抢劫圣库。

马斯泰·费雷弃城而逃,但他不认为是自己输了,而是癫痫症发作导致他无法御驾亲征致使士气崩溃,并向教廷申请再次挂帅。

教廷高层觉得其甚是勇武,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结果在伊莫拉地区再次遭遇惨败,教皇国三万大军被一击而溃。格列高利十六世不得不连夜派人去法兰西和奥地利搬救兵。

1831年七月王朝刚刚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路易·菲利普无暇东顾,于是乎只派了两百五十名士兵拱卫圣座。

气得格列高利十六世差点中风,好在圣座首席国务卿鲁伊吉·兰布鲁斯齐尼力排众议请来了奥地利人。

而无论是当时的皇帝弗朗茨二世,还是首相梅特涅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乎奥地利军队进入教皇国领地平叛,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之前教皇声称要联合全世界天主教徒才能对抗的叛军,在博洛尼亚被奥地利军队轻易击溃。

不过叛乱虽然平定,但是根源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历史上的1835年弗朗茨二世离世之时奥地利帝国每年用在教皇国的军费已经高达数百万之巨。

在那位“意大利人皇帝”逝去之后,没有人支持的梅特涅自然只能削减开支,维持教皇统治为目的苟延残喘。

不过此时的历史已经改变,随着1834年奥地利帝国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再加上之后弗兰茨的干预,让其经济实力远超历史同期。

梅特涅并不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