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匈牙利(2 / 3)

但匈牙利的贵族们想要的是更多的权利,哪怕没有增多也不能减少,至少要做到保护手中的权利不失,所以科苏特的支持者依然不少。

1844年匈牙利议会正式通过决议将匈牙利语定为王国的国语;任何正式文件、契约、法律条款必须用其书写,否则将视为无效。

同时规定少数民族必须学习匈牙利语,禁止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德阿克·费伦茨和科苏特更是宣称“egyy”。

这句话并不是像中文一样可以玩春秋笔法然后引申出很多意思,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匈牙利王国只有马扎尔人”。

这条法令立刻引起了包括吉普赛人在内所有少数民族的不满,毕竟圣斯蒂芬王冠领地内有三分之二都是“少数民族”。

实际上翻译为少数民族并不准确,“异民族”则更贴切一些。这个称呼更能体现出当时马扎尔人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以及对于其他群体的蔑视。

匈牙利王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还是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在奥地利方面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之后,市场萎缩经济发展反而有倒退的趋势。

实际上匈牙利还是有一批先驱者的,他们建立了酿酒厂、制糖厂、钢铁厂、纺织厂、蒸汽机械制造厂

但是由于隔壁的邻居发展过于迅速,他们只能圈地自嗨,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商品毫无竞争力,那些先驱者很快“死”在路上,而后来者则是紧紧抓住政策和垄断的大腿。

劣质昂贵的商品让匈牙利人怨声载道,但优质的货物又进不来,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但外国人不会买账,匈牙利的工业品运到的里雅斯特,往往又要原封不动地运回来,因为与超越时代的奥地利商品相比,它们就和**没什么区别。

当然马扎尔人也明白,如此继续下去他们的工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于是乎一个苛刻到近乎严酷的保护条例诞生了,任何人不得已任何形式将任何奥货带回匈牙利,违者将处以相当于500弗罗林的罚款,重者将没收全部财产,甚至判处绞刑。

这离谱的法令刚一出台就立刻引起了维也纳方面的不满。因为这等于承认一个奥地利人穿着自己的衣服到匈牙利就等于违法的事实。

而事实上还没等奥地利人做出反应,匈牙利的边军就已经开始着手对付过往的客商了。

在这群人眼里可没什么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之分,他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