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认错爹的第二十四天:(1 / 12)

宦官之后 雾十 5011 字 2023-05-03

>

对于连亭来说, 儿子能上学读书,是絮果小小的人生中非常了不得的一件大事, 至少是值得他私下里给儿子“著书立传”的那种。

为此, 连厂公一早就已经去把在雍畿的上学事宜打听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启以前重私学,私塾、书院蔚然成风,其中尤以武陵书院为最。事实上, 哪怕是在今天提起武陵学子,那仍是读书人心向往之的一层身份。武陵一系考上科举的学生,在朝中也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如今清流派的主要力量。

但就在十几年前, 不知道是江左的谁向先帝上书, 大谈复兴官学之利。

在这个地方谏言中有一条正戳中了先帝抠门的死穴, 那就是如果由朝廷统一办学,免去官宦子弟的学费,就可以为满朝文武剩下一笔教育子女的花销。

先帝的理解是,如果他在全国各地兴办了官学, 是不是就可以以此为由再次给官员“合理”降俸?

据连亭的师父张太监这个当事人回忆, 他亲眼看着先帝拿着金制的算盘, 精神矍铄的盘坐在龙床上打了一晚上的算盘珠子, 噼里啪啦的合算着一应花销由朝廷统一采买能惠利几何, 他又可以从中降低官员们多少俸禄, 综合让吏部少花多少银两。

再加上先帝后来又平地升起了一个“平民子弟中优秀者亦可入学, 但一应花销需自行缴纳”的“天才”主意, 让整个官学新政看起来大为有利可图,先帝当下就大笔一挥, 拍板决定, 准了!

自上而下的政策, 让各地官学的兴修发展极快,不同以往只是为科举取仕而设的小型官学,这一回是全面大力推行的全民官学。

这样的新政自然是有朝臣上书反对的。

但随着那些年突然涌现的纸张、活字印刷等方面的工艺改革,使得官学成本大大降低,先帝只看到了自己的投入有多小,他又能为此省下多少俸禄,兴修官学时皇商为他赚取了多少利润,还有平民子弟入学时缴纳的束脩,苍蝇再小也是肉啊。

先帝根本没把那些反对的奏折放在心里,甚至直接就让内监们把折子全都拿去孝敬了炭盆,又省了一笔宫中的炭火费,先帝不知道多开心。

总之,十几年后的今天,大启的观念早已改变,大家开始普遍重官学而轻私学。

不能说官学对学生们真就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