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谋划在先(2 / 3)

韩熙载捋须哈哈一笑道:“不错,我与以轩一见如故,交情甚厚,而且已经劝说了他,加入咱们这边,作为一张王牌利器!”

御史中丞李德城有些疑惑道:“这个苏公子,当真有那么惊人的才华吗,精通诗词与文章,还懂得格物,造瓷器,治天花、破腹术这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给事中陈陶感慨道:“就是啊,这简直涉猎太广,无所不能了,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怪才?”

韩熙载听着众人如此评价,更加高兴了,毕竟苏宸是被他挖掘的,等于自己的门生,目前他对苏宸的关心,更甚自己亲儿子了。

>

他大笑道:“这不由你们不信,大多乃是我亲眼所见,或是亲耳所闻,派人仔细调查、核实过,的确都是出自他手,是他自己做出的,认证物证都有。依老夫看,以轩的才能,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他还有更多可挖掘的才华,咱们孙党阵营,随着老一辈分逝去,已经渐渐人才凋零,正缺少这样青年才俊顶上来,如今以轩加入,他一个人,胜过春闱进士三榜所有的人才加起来的作用,实在难得!”

“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才能未显?”

众人闻言,更加惊呼起来,双眼充满炽热,更加好奇了。

徐锴、高远皆在润州亲眼见过苏宸的风采,因此微微点头,对韩熙载的评价深信不疑。

其余人,则是半信半疑,却又万分期待。

同平章事、枢密副使严续问道:“既然这个苏公子如此奇才,韩兄打算如何使用?”

韩熙载犹豫一下,目光扫过众人,觉得都是心腹之人,多年老友,所以,也不藏着掖着了,解释道:“不能拔苗助长,当循环渐进地启用,否则,很容易助长了骄傲情绪,也容易被他人攻击。老夫已规划让他参加秋闱,先通过府试,开春来到金陵参加春闱,如果能进一甲最好,这样顺利进入翰林院历练一年,熟悉咱们唐国的各部门机构运转,朝廷的事务流程等,然后调出来在六部几个重要的部门,如工部、吏部、户部、兵部,各行走三个月,提高他的视野,这是其一。”

“另外,在翰林和六部历练期间,由苏宸主导,修建一座格物院,创出各种商品,投给官窑作坊加工制作,对外贸易提高财政收益,从海外和邦国,源源不断赚回铜钱和白银、物产,补充国库不足,三年之后,国库充盈了,便可以扩大军备,阻抗宋军南下侵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