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下乡后的艰辛(2 / 6)

,要是能湖全天的话,就算挣不了一块钱,也能挣个八九毛。”对于老妈把自己和亲妹七并列,六妹有点不高兴。

岳文轩继续问道:“在农村生活,钱挣多挣少还在其次,关键是能不能吃饱,你插队的那个村子能吃饱吗?”

“当然吃不饱!”说起吃饭问题,边文栋的怨念更加深重,“我们那个小村子,平均每人就四五分地,就算都是肥田,打的粮食肯定也不够吃。

何况这四五分地还都是一些贫瘠的山坡地,就算再加上其他产出,村民们也不可能够吃。”

边文栋的现状太惨了,岳文轩只能同情的说道:“吃不饱饭,这可就是大问题了。”

….“谁说不是呢,就吃饭问题可把我们三个知青给愁坏了。

我们知青刚去了农村,哪哪儿都不适应,每天从早忙到晚,干的累死累活,也挣不了满工分,平均也就七八个公分的样子。

幸亏村里分粮食是按照‘人七劳三’的原则进行分配,就算我们挣的工分少,影响也不大。”

越是生活条件艰难,边文栋就越庆幸。

要不是国家政策好,像他们这种干活没力气的知青,就更吃不饱饭了。

“人七劳三”是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分配原则,是对农业劳动产品进行分配的刚性制度。

自五十年代末一直执行到七十年代末,直到农村人民公社在历史上消失,这种分配制度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人七劳三”是生产队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分配方法,是分配基本口粮或供给的一种分配制度,即人头占70%,劳动工分占30%。

农村生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地里生产的粮食、棉花、蔬菜,尤其是粮食,除去上交给国家的以及队里留下来年的种子和公共用项,剩余部分分配到各家各户。

全年按人口占七成、劳动占三成进行分配。

打个比方:一百斤粮食,先按人头数分掉七十斤,剩余的三十斤就按照劳动力每天挣得的工分分配。

分钱不是这样,年底分钱是按照工分进行分配,不按照人头分。

也有生产对执行“人六劳四”或“人五劳五”的,国家并没有对这个比例做出硬性的规定。

“人七劳三”的分配制度里面包**一部分“按劳分配”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