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饭局论辩(2 / 3)

“收视群体呢,有没有分析过收看节目的年龄段。”

华央官员老实答道:“90%以上是青年、中年观众。”

叶知秋点点头,对田雄道:“还没想明白吗。”

“三国这种有名著在前,受众面这么广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也不过1%。若本意是做严肃向的诗词赏析节目也就算了,但我记得这个节目宗旨是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带动全民体会诗词之美吧?”

“你照抄这个模式,让观众对着电视听教授讲课,有一定诗词基础的人或许会喜欢,但你觉得小孩子会听得进去吗?上了一天课的学生呢?还有上一天班累得要死的人,我自己来说是没兴趣看的。”

“要我说,你们就根本没搞明白自己的受众。这样的话,带动全民参与又从何谈起?”

>

叶知秋每说一句,田雄与马学民的脸色便苍白一分,而其余人则是陷入了沉思。

原本有“百家讲坛——三国篇”的经验在前,收视率也还过得去,众人想着照搬弄一个“百家讲坛——诗歌篇”,没什么毛病。

但经过叶知秋这么一分析,不少人的想法动摇了。

秦德文语气急促道:“叶小友,那你说说看有什么好方法?”

马学民、田雄均是冷哼一声,等着看叶知秋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来。

叶知秋不是搞影视的,但办法他还真有。

前世有一个类似的节目——《中华诗词大会》的节目,一直办到第七届都热度不减,的的确确掀起了一阵“学诗词热”。

刚好,叶知秋很喜欢看这个节目。

叶知秋整理了一下记忆中的思路,在众人快要不耐烦的时候终于说道:“个人坚持,节目重点可以放在‘寓教于乐’和‘全民参与’上。”

“形式方面不要太死板,可以弄成‘打擂台’的形式,让观众参与进去。”

“我看请那一百多名观众也别光在下面听了,老、少、中、青年龄段的观众各请几十人,组成百人团或一百零八将什么的,叫啥都行,可以直接上台和选手同场竞技嘛。”

“比赛可以分两轮,第一轮就叫个人资格赛,第二轮擂台赛。”

众人听着愈发入迷,两名官员已经拿出了小笔记本记录。

叶知秋继续道:“个人资格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