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与各位探讨下赵云(2 / 4)

,与诸葛亮,庞统平级,并且还掌管一个郡,妥妥的实权人物。

所以这里已经可以驳斥上面的几个说法了。

赵云的确统领亲卫军,但他不仅仅只是保卫刘备及其家眷的安全,他还是会做统兵或者内政等事情,也受到了重用。

至于没能力,就更扯了,完全站不住脚,没有丝毫信服力。

好,接下来就是益州平定后的封官了。

这段时间赵云官职方面其实也没有啥大问题。

赵云这时候的杂号翊军将军是刘备自创的,但是纵观同时期其他人的官职,就能发现点什么,比如诸葛亮的军师将军,糜竺的安汉将军也是刘备自创的杂号。

还有很多人都是杂号,也基本是出自刘备自创,具体的大家可以自行查阅,就不一一列举了。

真正有问题的点来了,就是接下来的汉中之战,到刘备称帝的这七八年时间里,赵云一直是翊军这个杂号将军,从未变过。

甚至连魏延,李严的官职在这阶段都远超了赵云。

直到阿斗继位,诸葛亮执政开始,赵云才得了中领军,镇东这个重号将军的官职。

所以得出结论,从215——223这八年时间,也就是汉中之战到白帝城托孤这段时间,赵云的官职就一直停滞了,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几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说徐州刘备被吕布偷袭,兵败海西穷困潦倒,差点饿死的时候,赵云没在,而刘备又恰巧最看重这段恩情。

理由是:在海西对刘备不离不弃的关张以及简庸,孙乾等人,以及无条件资助的糜竺,都在益州平定后得到了极其隆重的恩宠。

第二种说法:平定益州后,赵云以霍去病典故劝说分田产给诸将,导致在之后政局中受到了排挤,才让官运停滞了。

这两个说法,我觉得是有些“以偏概全”了,我的看法是可以参考,但可信度不高。

接下来凤溪说说关于我对这部分赵云官职停滞的看法。

第一点,凤溪认为赵云类似于荀彧那样的人物,他们一方面对主公忠贞不渝,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扶持汉室。

理由一:益州平定后,赵云以霍去病典故,大事未成为由,劝说刘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