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乐队里的大能人(2 / 4)

娱乐王朝 三寸刀 1626 字 3个月前

地民间摇滚圈很有实力的一群人,他们从不刻意讨好大众审美,并且拽着你远离轻飘飘的时髦生活。

他们几乎代表了民间摇滚乐的最高水平,后来连李忠胜都这样评论过他们,说他们的乐队里面一定有外国音乐人帮忙。

言下之意是,华国根本没人能写出这么棒的音乐,他李忠胜写不出来,别的华国人更没有什么可能写出来。

也间接证明了,这支以繁杂多样的音乐风格掺杂在作品中的乐队,既不用讨论唱腔唱功,也不必分析章节手法,更不需要解构旋律是否合乎规则。

却仍然吸引了无数摇滚乐迷的追随,所展现的天分难以描述,歌词部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硬杠很多优秀的现代诗。

好听而不俗内地新式摇滚,让人们开始意识到,所谓的摇滚精神并不一定只意味着举起的拳头和舞台底下的互相冲撞。

万青用诗意的歌词和让人如痴如醉的旋律,把现实主义的芒刺,包裹在一切美好的背后,这种处理方式的高级足以让人醍醐灌顶。

更难得的是,他们的精雕细琢,没有钻进“使得音乐变复杂”的牛角尖里,你不会在他们的音乐中听到诸如明显的速弹、点弦之类的“炫技桥段”。

里面的乐器使用,对于学习电吉他一年左右的准新手而言,要弹下来万青的solo也并非多么困难的工作,所谓“大巧无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这支特立独行的乐队作品欣赏门槛其实是很低的。

这也难怪吉他手兼主唱董业强的那一口冀省普通话,竟然在之后的十年里,在海峡彼岸的台湾岛都催生了一批操着同样冀省口音的乐队主唱。

可以说,万青虽然诞生为一支地下乐队,但他们的音乐却完全没有沾染地下摇滚的那种“烟火气”。

如果说崔建的《一无所有》定义了华国摇滚前一半历史的审美,那么万青后来的同名专辑,大概就奠定了华国摇滚后一半历史的审美。

以至于后来十几年后,如今你或许能找到一支新乐队是没听过崔见的,但你很难想象他们会从未听过万青。

综合这些因素,刘清山就没有理由去俯视这一类尚处在发展当中的新生音乐人。

真若较真的话,他刘清山才是华语乐坛的最大毒瘤,因为他的那些音乐作品,才是货真价实剽窃来的。

他内心实际上是隐藏着良心不安的,有这样的心理,又如何去蔑视这些真正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