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高导的明事理(2 / 4)

娱乐王朝 三寸刀 1670 字 9个月前

循序渐进来的扎实,也刚好赶得上这几个取景地的冬季来临。

果然不需要他过多的解读,李又彬马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分两组拍摄不可取?”

“不可取!”

“那就只能临时中断正在进行当中的拍摄,尽量结就你的时间来分配拍摄计划了!”

“所以我之前是一直抗拒出演的,可你们这么坚持,我也不好拒绝啊。”

“这的确是个问题,即使目前在黑河的进度一切顺利,但由于没有雪景的采集,只考虑到抢进度的问题,确实是不太合理!”

“是那两位导演哪一位的主意?我是指分组的提议!”

“高导!孙导的意见挺模糊,一直没有明确态度。”

“孙导就是闯关东的鲁省人后代,他应该比高导更了解一些这部剧的年代背景,以及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性了,两位导演虽然是他的推荐,但也仅仅是两个人就是原版剧的编剧和导演。

实际上他跟两个人并不认识,所以更谈不上了解了。

那位高导尽管在业内的名气更大,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更多,但仅就此剧而言,还是缺少孙导家里长辈言传身教的了解。

但刘清山不好背后针对两个人说三道四,也就只能通过这么含糊的回复,来侧面指出其中的意见相异的重心。

李又彬当然能听得懂,也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么说来,还真是高导缺乏一定的本地认知了。我也能理解孙导的沉默,毕竟这部剧是以高导的名义牵头的!”

“不应该呀!”本善大叔**来一句,“据我所知,两个人都有在大连生活学习的经历,应该很熟悉这边的气候问题了。”

李又彬马上解释:“我想应该是大连为海洋气候,虽地处东北,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跟东北的内陆地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刘清山点点头:“高导只在大连呆过几年,他的执导水平没的说,更是写出了很多优秀剧本,可文字上的理解跟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高导这个人不错,说话耿直爽快,一针见血,性格粗犷、大气,十足的爷们儿范儿,最典型的了鲁省人脾性!”本善大叔说道。

刘清山摇摇头,“我并非是指他性格上的不足,而是东北生活经验的不足。孙导为什么没在这件事上发言,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态度了。追求进度的思路没错,毕竟这部剧投资这么多,还要面对来自资本方的压力,但慢工出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