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印度的历史(1 / 3)

“哦,好像想起来了,记得当时辽东日报说,辽东发明了一种新的船只,主要结构是钢,被大家笑了很长时间,原来是我们这些人浅陋了。”袁绍此时有些感慨,这样的大船在海上行走,将是利器。

荀攸笑了笑,“各位将军,你们接下来打算如何进军?”

“等会儿船启动了再谈。”袁绍、曹操等人,此时双眼不断看着岸上的一切,他们想彻底记住这一切。

不少人眼含热泪,故土的不舍溢于言表。

看着缓缓离开的船只,曹操说道,“我现在才明白,华夏这十年移民何其困难?华夏自古以来,大家对家乡情结很重,正所谓故土难离。”

“是啊,也不知何时还能回来?”鲍信附和道。

“大家不必如此,今后想回来看看并不困难。”荀攸看着众人时,他理解大家内心的想法。

“公达,你们这船没有升帆,为何能行走?”袁术此时看着船上的桅杆,他实在不明白。

经过袁术一说,所有的人此时才彻底反应过来。

“你们刚才听到了巨大的轰鸣声,那就是船只启动时发出的。

有了这个,华夏的船只用帆的时候大大减少,因为用它可以推动船只航行,就像马车不用马一样。”旁边一名年轻人接过话说道,荀攸虽然是自己上司,可是他对这些并不熟悉,因此才站出来说道,说完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神情。

“马车没有马能行驶?”曹操实在有些不解。

“曹将军,曹昂同学他知道,您可以问他。”

“哦,你认识曹昂?”曹操煞有介事的问道。

“晚辈叫吕蒙,辽东军事学校毕业,和曹昂是同学”。

原来吕蒙在黄忠部担任团长,为了给荀攸选几个人才,刘恢特意让吕蒙担任荀攸副手,荀攸谋略顶尖,但是毕竟对华夏不够熟悉。

曹操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心里颇为震撼,华夏的年轻人都这么厉害?面对自己这一群人,不骄不躁,显得云淡风轻。

不过,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华夏的教育,华夏教育提倡用现实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学问,没有权威,没有任何人和事情不能辩驳,刘恢曾经说过,不接受批评的人和事,不是恶魔就是虚假。

“很好,从你身上,我能看出华夏将来的强大”。

“多谢曹将军。”说完,吕蒙退到荀攸身侧。

“袁将军,我们来研究一下下一步的打算?”荀攸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