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公子,我等你哦!(1 / 5)

逆袭1988 拾寒阶 1655 字 11个月前

在王林授意下,邓大宝和汪海洋等人前往米国,将爱秀科技生产出来的8英寸晶圆样品,亲自送达英特尔公司总裁格鲁夫手里。

90年代中期,对我国发展半导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我们国内的芯片研究水平,落后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也没差多少。

再加上米国对东洋半导体的打压,以及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半导体业界一片哀鸿遍野。

功成名就的首富王林,拿出巨额资金,投入到半导体洪流中来,收购了LG半导体事业,又收购了十几家东洋的半导体原材料供应企业,一瞬间就成为了全球最有实力的半导体企业之一。

不过,爱秀集团虽然有了一定的实力,却仍然是默默无闻。

就像一个隐居深山老林苦练神功的年轻人,身怀绝世武功,却无人知晓,在江湖上还没有他的传说。

为了遏制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发展,西方暂时放松了对我国半导体技术和设备的采购限制。

爱秀科技趋机采购了一大批先进的光刻设备。

8英寸晶圆的工艺十分成熟了,爱秀科技有人才、有技术、有设备、有原料,要生产出来并不困难。

在半导体领导域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工模式并未得到全球其他厂商的青睐,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当时代工厂的工艺水平至少要落后IDM工艺1到2代,所以那时的代工只能作为IDM厂在产能紧缺时的补缺;二是那时全球半导体业主要为计算机提供产品,无晶圆厂的设计公司尚未大量涌现。

王林也知道,自己投资的爱秀科技,短时间内是很难盈利的。

这几年正是半导体产业的寒冬。

不然的话,王林也不可能顺利收购这么多的半导体公司。

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半导体行业想赚钱很难。

但他现在必须完成布局。

行业的低谷期,逆市而入,逆周期成长,才能赶超西方地区。

全球代工业的高光点,迭起开始于21世纪。

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推动了终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加快;另一方面,由于工艺技术的快速提升和建厂费用的大幅增加,为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客观上对代工产生迫切需求。

同时,不可否认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代工厂技术能力已大幅提升,能够满足先进工艺的需求,再加上第三方IP公司逐渐成熟等的共同推动,导致了全球代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