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9章 重现《大诰》风采,抓官入京!(1 / 7)

>

官职,履历。

当今天启朝最看重的就是履历。

不论你是进士及第也好,还是乡野出身也好,没有一份从基层做起的履历,没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绩,又凭什么说你自己是大贤?

黄尊素是前朝进士,还担任过御史,但这要加个曾经。

而且他还真没有实际担任过任何地方官职,别说从农庄做起了,就是一县一府的主尊他也没坐过。

可这也不能怪他啊。

毕竟历来进士入朝那都是从翰林院做起,一步步上来,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外放。

但那样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吗?

半生在朝中,单凭书卷和前人记录就口言国家大事,根本不了解朝廷是怎么运转的,百姓怎么生活的,有何用呢?

那个学子对着黄尊素躬身行了一礼:“先生,治国需从实处去,不在乡野田间去见识百姓生活,单凭几本书,几句传言就妄议国政,空谈治国,岂非狂妄乱语?”

“若先生从未主政一方,了解民生民愿,又何谈国事弊端?夫子的书里可没说要我等读书人只会空谈,圣人尚且周游列国走访民生,为何到了如今,我辈读书人却只要读几本书就能治理天下了?”

“难道我等比圣人还厉害不成?还是说我等真的钻研透了圣人经义?”

“可历朝历代无数先贤苦心钻研圣人经义直到如今都未曾完全解透,先生为何觉得单凭书卷就能治国安民呢?”

黄尊素气的脸色都变了:“谬论!谬论!”

“岂不闻宋初忠献公半部论语治天下?忠献公读书甚少,仅以半部论语便可治理天下国泰民安,这书中的圣人道理,治国之道岂是尔等可以鄙夷的?”

学子说道:“回先生话,我等学生自是不敢鄙夷圣人经义,书中道理。”

“然忠献公可从未妄言国事,乃是一步步做起,直至最后升任宰相,有半生周转各地经历方才有后来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生敢问先生,为何忠献公是半部论语?”

“难道不是书中经义占一半,亲身经历占一半?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以切身经验辅以圣人言论方才能治得国泰民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先贤之言先生怎可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