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意识觉醒(1 / 3)

医者晚明 陆子飞 1046 字 2023-04-16

龚延贤见杨济时看着他笑,没好气道:“针灸本是你家学,胜过我有什么好得意的,等你辛辛苦苦,摸索出针法,确定了穴位,我还不是可以拿来就用。就怕你倒时只得感叹一句:可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我乐意,医者岂能弊帚自珍,从而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杨济时呵呵笑道。

“你们家传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不也是代代单传,弊帚自珍?我可没见何时刊印发行过。”龚延贤确说道。

“这是先祖遗命,我也无法改变,但我可以将我自己融会贯通后的针灸经验,刊行天下。”

杨济时先是沉默,继而说道,他在遗命与使命中,找了个平衡点。那便是将自己所学刊行于世,而不是直接公布家族秘方,这便不违背孝道。x33

各行各业,各家各族,弊帚自珍已然是常态,是社会各界所认可的做法,称之为家传秘籍。

这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朝代更替频繁之时,保存古籍古技,有莫大功劳。这做法可谓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国家掌握的孤本秘籍,奇技巧工多烟消云散,流落江湖,反倒是私人珍藏,家族技艺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放眼如今的大明,仅江南数地,传承数百年的家族比比皆是。

家传秘技,对技艺的保存作用不容忽视,但对技艺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传承下来的家族很多,传承中断的家族更多。

从春秋到明代,唯一没有中断的只有孔家,而孔家只传经书,不传技艺。

在官方和私传之中,还有一个重要传承方式,便是刊印发行成册,以书籍形式公布天下。而这在古代,也只能传承一时,也为知识和技艺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自宋以来至今,已隐隐有成为主流的态势。

宋版元版书籍,不过数百年,大多都已成了孤本善本,为私人珍藏。书籍的传承,同样会存在失传的可能,于保存技艺上看,也不见得会比家传更优。

只是刊行于世,最大的作用不是保存,而是传播,首先是让当世更多人受惠,其次才是流传后世。

“这就对了嘛,我整理父亲医学笔记,总结医家经验,也是为了刊印发行,供总医家参详。”龚延贤乐呵呵的说道,神奇也颇有得色。

此时的龚延贤还不是十多年后,那个让皇家背书,为世人尊崇,捧为当世第一的医林状元。

但较劲归较劲,该有的医德与担当,他都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