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审计(2 / 3)

走出香江 李卫公 1136 字 2023-04-15

财务报表递给朱国信,道:“你先看一下,今年的审计工作,就从恒隆银行开始。”

>

“我明天就带人进驻恒隆银行,开始相关审计。”朱国信对此并不陌生,去年审计的时候,他就跟郑一鸣做过此类工作。只不过不同的是,今年他接替了郑一鸣的工作,成为那个主事的人。

“我等下也会通知温行长。”蔡致良指了指朱国信手里的报表,道:“如何审计你也不是新手,我也没有什么提点你的。恒隆银行的报表,重点审查一下存贷款数据,一条一条的都筛选清楚了,不要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朱国信问道:“这个数据有问题吗?”

“这需要你自己去查。”蔡致良道:“半年多以前,我记得当时是不到20亿存款,突然一下子翻了好几倍,总有一些不真实的感觉。”

朱国信听完,却道:“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倒是觉得您没必要担心,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有什么说法吗?”蔡致良问道,难道这里面还有自己不了解的事情。

“其实存款的大幅下降,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去年年底爆发了股灾,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将钱放在银行里是很不安全的,所以他们就会到银行取回自己的存款。现如今,股灾的影响逐渐消解,经济快速发展,情况就正好颠倒过来,于是他们就将钱再次存到银行里面。”

朱国信道:“其实去年还是比较温和的,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银行挤兑。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香港的银行业发达,一度出现银行躲过米铺的现象,但是大多数银行规模较小,而且资金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做,却又偏偏大举放贷,以至于一旦遇上经济危机,便出现挤兑现象,中小规模的银行纷纷破产,大多数市民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经过多次经济危机,便形成了一种惯性,随时将多年的积蓄握在手里比较安全,虽然**三令五申,说明银行存款和现金储备的关系,依旧无法安抚市民的惊慌情绪。所以此次恒隆银行存款的暴涨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往后估计还会轮回发生。”

“这种情况,我倒是没想过。”

按照朱国信的说法,去年的股灾之后,市民的反应还是比较温和的。否则的话,一旦大规模取款,说不定恒隆银行会再次因挤兑而破产,毕竟有钱和有现金是两码事。蔡致良可以往恒隆银行注资不假,但市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纸币,而不是存折上面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