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又是清明(1 / 4)

走出香江 李卫公 1418 字 2023-04-15

>

今年过年较晚,以至于清明来的似乎有些早了。像往年都要等到农历三月,而今年才二月十八,早了近半个月。

“这车挺舒适。”

今天蔡致良去接的蔡勋,一起为先人扫墓,路上,蔡勋微笑着评价了一句。

蔡致良笑道:“那我改天送您一辆,您那边地方宽敞,也不缺停车的地方。丰田太普通了,不符合您的身份。”

“还是算了,丰田就挺好。”蔡勋还是老习惯,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直使用的是普通的丰田。

“听说最近内地,各种商品都是供不应求,还发生了抢购?”

显然蔡勋也听说了内地的抢购潮,蔡致良道:“通货膨胀,大家都担心货币贬值,才引起的抢购潮,估计很快就会平息,不会持续多久的。”

蔡勋道:“听到这个消息,公司的很多董事都后悔了,觉得当初不该卖掉内地的工厂。”

“内地的售价,哪里能够与香港相提并论,利润更是差远了,有什么后悔的。况且,有了去年的经验,重新投资一家工厂便是,反正蛇口、罗湖又不缺土地,又有优惠的政策扶持。”到嘴的东西,蔡致良可没有吐出来的意思,“不过,通货膨胀之下,经济是健康发展还是进入萎缩,就不好说了。”

“现在公司的情况刚刚有所好转,实在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还是直接采购比较便宜,你觉得呢?”随着股灾过去,经济回暖,隆昌集团的销售额和利润开始好转,蔡勋也在犹豫。

如今的隆昌集团和内陆的隆昌制衣厂还处于相依相存的状态,隆昌集团得到便宜的货源,而深城的制衣厂也依靠隆昌集团的订单保持满负荷状态,而赵志远新签的订单也在增长。

“从长远来看,我还是建议到特区建立工厂。近两个月的交货价格,你也看到了,我听周叔讲,只有本地成本的三分之一,一些不规范的工厂甚至更低。想当初香港制衣业是如何称霸全球的,未来内陆也是一样的模式,低成本就是王道。我还是那句话,未来在蛇口建立工厂,是一种趋势。”毕竟是自家的产业,蔡致良也有股份,自然希望隆昌集团发展越来越好,更何况世界这么大,哪里谈得上竞争,接着劝道:“如果隆昌集团想要降低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去内地建厂是不可能避免的。您看看陈先生,早在数年之前,长江制衣就已经在内地设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