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商业期刊(1 / 3)

走出香江 李卫公 1150 字 2023-04-15

>

对于蔡致良的疑问,陈强点点头,道:“前几天,我在一个老朋友聚会上,都是做编辑的,遇见了老鲍,当时就想劝他回报社。你也知道,对于金融经济这一方面,我实在是使不上力,但是他没有答应。”

蔡致良问道:“他为什么离职啊?”

“他就是个书生,写写文章,发发评论还行,他的性格哪里适合到前线去厮杀啊……”陈强叹了口气,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砸下去也是需要勇气的,道:“说起来,他的离职跟你还有些关系。”

“跟我有关?自从他去了马来,我都没有联系过他。”蔡致良有些纳闷。

陈强解释道:“就说那个马丁吧,跟你合作做空美股。但你也知晓,他跟老鲍的关系更密切,却又没能抓住这次机会。股灾爆发后,公司自然是损失惨重,这怪谁呀,总不能老板背锅吧?他那性格,受不了同事的挤兑,便辞职了。”

听完陈强的解释,蔡致良也能大概想象的到,鲍国威目前的遭遇。或许正如陈强所讲的,鲍国威的性格更适合股市稳定的时候,而不是下定决心,在股市不稳定的时候,去赌这一把。

鲍国威如果能够回到报社,蔡致良自然是举双手欢迎,正如陈强所说,明秀日报需要这样一位金融理论专家。

但鲍国威是前任总编辑,这将置现在的总编辑陈强于何地,两人再次共事,想来也能感觉到期间的别扭。

“阿龙三月份创办**杂志的时候,我并不看好他的前途。只是他当时坚持认为花花公子能够成功,腾龙杂志也没有问题,于是就这么是好是坏的走到了今天。”

对于蔡致良突然提起杂志,陈强不明所以,以为蔡致良不同意鲍国威回来,只能接着话茬,道:“是啊,现在杂志社靠着海报维持运营,只是随着电影热度的过去,销量就会大幅降低。”

“我起初是希望创办一本商业周刊,如同时代周刊一般,向港人,乃至全球的华人,分析报道全球经济形势,只是觉得当时时机不太成熟。”蔡致良完全忽略了创办娱乐报的初衷,大言不惭,接着道:“但是这次有美国引起的全球性的股灾,使得所有人都意识到,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如同明秀日报限量的增长,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普通市民对于外部世界的热情。所以我认为现在时机成熟了,可以着手创办一份周刊,并不仅仅限制在经济领域,名字就叫明秀周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