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落后的生产线(1 / 3)

富矿 总是觉得累 1022 字 2023-04-13

>

杨东升直接从欧洲飞往美国,留守美国的工作人员,在机场接到了杨东升。

一上车,来人就道,“杨总,有件事情得向您汇报,最近出了不少人跟咱们抢生意!”

“抢生意?你说跟我们抢那些废弃工厂,都是什么人?”

“有美国的,也有国内的!本来我们不用花钱就能拿到的工厂,现在都叫他们炒上去了!连原本跟我们谈判的合作方,不少也停止了谈判!杨总,我们是不是要跟着加价?”

“不要跟他们挣!”杨东升摆了摆手,“他们愿意找死,随便他们!”

这是早就预料之中的事,当初杨东升在瓜州用复垦承包煤矿的时候,就出了一群人跟着起哄。

现在也是一样的情况,他们见杨东升做的容易,便又有样学样。

让他们去竞争吧,将来有他们求杨东升的时候。

留守美国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收获不错,各种机床、工业炉,还有检测设备、试验设备……

不过杨东升特意从欧洲赶到美国不是看这些的,留守美国的人员最近弄到了一批半导体生产线。

八九十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美国半导体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半导体制造是高科技行业,但也是高污染行业。

提炼硅的时候,要用到各种酸;蚀刻、清洗等过程,要用到二甲苯、丙酮、苯、四氯化碳、四氟化碳;封装要用到电镀……都会造成污染。

杨东升来到最近的一座工厂,这里有一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制程1.5微米。

杨东升看了看光刻机,还是日本产的。

1990年IBM联合西门子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8寸晶圆厂,到九十年代中期,全球8英寸晶圆厂已经达到70座,4英寸晶圆厂已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八十年代末,英特尔486芯片,制程就已经达到了0.8微米,1.5微米制程已经落后于现时美国最先进的技术两代以上。

正是因为落后,再加上厂子的地理位置不好,所以才没有人跟杨东升挣。

一直以来,美国半导体业界都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向中国转移的技术,至少要落后两代。

只不过这条隐形规矩,后来在大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