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默喻(1 / 7)

>

念到此处, 魏征喉头作梗,终于再也发不出声来。

偌大御花园中同样是一片静默,众位宰相公卿环侍于皇帝之侧。彼此以眼观鼻以鼻观心, 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如果说一千五百年后亡国灭种的危机还只是遥远而模糊的恐惧,那么确凿无疑的听到皇帝的死期,就真正令重臣们神思混乱、惊心动魄,乃至于茫茫然作声不得了。

在死寂沉默之中, 竟然是皇帝先开了口。

“说来奇怪。”他平静道:“无论我如何想象,都实在揣摩不出十九年后领兵出征高句丽的心情。”

话中是“我”而非“朕”, 俨然是推心置腹,再无芥蒂的语气。但惟其如此, 几位相公才喉头噎得发疼,实在难以自已。

长孙无忌下拜:“陛下……”

他也说不出话来了。

“死生有命,辅机不必做这样的小儿之态吧?”皇帝微微而笑:“再说,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朕好好调理,总可以稍延寿算。“

纵使长孙相公才智无双, 满腹经纶, 此时竟也不知道作何言语, 迟疑半晌之后, 只能再次下拜:

“唯愿陛下珍重御体, 善自养摄。”

他停一停,说出祝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

数位大臣随之一同下拜, 神色莫不肃然。

皇帝微微一笑。他当然能体会到臣子殷殷的心意,但却很难开口回应这样的心意。生死毕竟太渺茫难测了,实在不能做出什么保证。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下定最后的决心。

“寿算之事渺茫难定,就不是你我君臣能妄议的了。”李二陛下道:“以现在的境况开,还是把该办的事办好吧,最好不要给后世的子孙们遗下什么隐忧。”

几位宰相微微变色,不由面面相觑:皇帝而今重复天书中“必为后世子孙忧”的判断,毫无疑问是决断已定,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但,但以朝中的局势……

皇帝却没有给重臣们迟疑思虑的时间,他拍一拍手,又从袖口中取出了一卷白纸,双手抖开,挂在了身后的树枝上。

即使在茫然呆愕之中,宰相们的目光依然被这张白纸吸引了。白纸上正是北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