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流通障碍(1 / 7)

>

这是一个喜欢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

而所谓的县域经济就是,工矿企业追求大而全,什么农机厂,农具厂,化肥厂、化工厂,翻砂厂,铸造厂,铁器厂,缫丝厂、纺织厂,酒厂、食品厂...

别人有的,咱们这个县也得有。

如果不是因为受条件所限,恐怕所有的县里,他们还希望拥有自个儿家的钢铁厂、火电厂、汽车制造厂这些特大型企业了!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子的想法,其实还是源自于“自给自足”这种心态。

都想万事不求人。

都喜欢追求门类齐全,自己形成一个小局部的循环。

无疑,发展这种县域经济的诱惑,是足够大的:

自己县里面的工矿企业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招工名额,就能安顿更多的城镇待业青年。

而且一家效益良好的工矿企业,能够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试想:

一家500来号人的中型企业,那就是500个就业岗位,就可以解决500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与此同时,

这500个就业岗位,还能拉动当地的消费,促进各项服务业,运输业之类的相关行业蓬勃发展。

仅仅这么一家拥有500人规模的企业。

如果是经营良好的话,它每年所能给当地财政上交的利税,可不是一个生产大队、足足上1000号农民,所能够创造出来的。

假如像这样的企业,在一个县里有10,20家呢?

这种预想的可能性,在领导们的淳朴想法中认为是极大的。

因为每一个县,至少管辖着10几个公社。

而每一个公社,基本上都有10几家工矿企业。

按照当初的预想:哪怕其中有一家企业的效益很好,那么这个县的工业建设,成绩就不会差...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很骨感。

往往每个县一拥而上,建设的这些企业,他们有一些刚刚成立之初,其实在生产工艺、和产品的选择上。

就已经落后了。

这是企业成立之初,靠着在它们自己的县域以内销售,倒还能够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