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1 / 7)

>

第645章开弓没有回头箭

官庄生产队的水利工程,进展神速。

这个生产队,它原本就是个大庄子。全体社员加起来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0口人。

再加上以前从官庄生产队,走出去了不少当干部的人:什么陀城职业学院的校长,地区计划委的主任、煤炭工业局的负责人

至今还奋斗在、各行各业领导岗位上的不少干部,他们都是出自于官庄。

还有地区书法协会的负责同志、甚至还有两位、比较知名的黄土派作家。

他们的祖籍,也在官庄生产队。

至今这个生产队里,还生活着不少他们的亲朋好友、发小同学.

塞北的亲情观念非常的重。

在这一点上,它与巴蜀省那边完全不同:在巴蜀地区流行着一句话,“一代亲、二代俵;三代,四代认不着”。

也就是说,

无论再好的亲戚,隔上了两、三代人之后,就已经疏远了。

而塞北却不同:哪怕是表哥的、表哥的表哥互相之间,还能攀扯上浓浓的亲戚。

因此这些各级干部领导,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建设事业,还是非常上心的。

现在有了敢想敢干的、许大良站出来,带领着乡亲们大兴水利。

因此从一开始,

许大良的水利工程,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简直是要钱就拨款。

他需要要粮食,就从地区储备粮食库里面,往外调拨就是了。

甚至还有一位词曲作家,还专门为官庄生产队社员们,满腔热情投身于、水利建设的大潮之中这件事情。

专门写了一首歌曲:

《大干特干,从此告别干旱》

【社员都是向阳花,顶风冒雪把水渠挖。庄稼就是一枝花,全靠肥料来当家。

可干旱这个恶魔呀!徘徊在塞北的塬上.我可亲可爱的社员们哟!今日一定能够战胜它!】

啦嗦咪嗦啦.

这一下水利工程,也给许大良带来了无数的个人荣誉:《优秀水利建设标兵》、《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杰出代表》、《十里铺公社优秀青年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