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办学热情(2 / 3)

一位名为特雷曼Treeman的丝国贤者评价这种畸形的系统时说:“必须要有一代人熬过艰苦的被欺凌时期,却足够高尚不再欺凌别人,方能斩断这种循环。”

这次执勤,温特斯没有像以前那样往学员值班室里一钻倒头就睡,而是扛起了长戟准备去巡逻。

这倒不是因为温特斯觉悟有多高,现在的他不可能想到那一层。

事实上今天原本不该他值班,他是特意和别人换到了今天,就是为了来找巴德的。

巴德也是联省共和国人。但和艾克不一样,他的家不在圭土市,而是在出了圭土城西门还要走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

联盟国陆军军方——准确地说是联省共和国陆军军方有一种“办学校”的狂热爱好。

>

这种爱好理论上应该是从“开补习班”的内德元帅身上继承而来,但似乎又不太一样。

虽然有了“陆军军官学院”培养初级军官,但这显然无法满足联省共和国陆军的办学热情,于是他们又设立了“陆军军官预科学校”培养陆军军官学院的学员;

接着又设立了“陆军幼年学校”培养陆军军官预科学校的学员。

温特斯就是九岁时进入了陆军幼年学校海蓝分校,从此走上了一条没得选择的职业道路。

但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当然没有。虽然在其他加盟国只设立了幼年学校,但在山前共和国境内,狂热办学主义者们又接着开设了陆军启蒙学校给陆军幼年学校培养学员。

照这种无限套娃的趋势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一定能看到陆军幼儿园、陆军早教班和陆军胎教班出现在联省共和国的大地上。

这种恨不得从娘胎里就开始培训军官的奇怪理念导致了一个情况:

虽然理论上陆军军官学院招生要求里从来没有“必须是陆军预科学校毕业生”这一条;

虽然陆军军官学院每年都举办不限条件的入学考试面向联盟国招募生源;

但从来就没有几个非预科学院出身的人能考进这里,一个面试关就拦住了绝大多数外部考生。

面试官们自认绝对没有带着任何偏见,实在是“外部考生差的太远”,“一点军人的气质都没有”。

但他们却没想过外部考生本来就不是军人,又怎么可能和一路从幼年学校升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