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登门造访(2 / 3)

,霍先生自己亲口说,当年他带领船队贩卖物资只是为了谋取利润,并没有想太多,

有人采访陈先生,陈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就是一门生意而已,不必太过拔高。

但是只要头脑清醒的人就能想明白,以他们当年的实力,何必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赚取那一趟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利润?

当时香港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频繁,霍先生大可以去跑东南亚的航线,

而陈先生坐拥全香港最大的橡胶货源,如果他想赚钱,只需要闭着眼睛将价格翻倍,就能赚取多几倍的利润。

可是他们两个,一个提供货源,一个在海上奔走,卖的是优质商品,赚的是普通利润,相比其他以次充好大发**的汉奸,足以当得起“爱国商人”的名头。

只不过,同为爱国商人,甚至还有过一段商业合作的经历,他们之间的交集却不多,

因为战争之后,霍先生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便毅然赌上全部身家,押到了房地产上,靠着开发九龙油麻地庙街的地皮,大建住宅小区,赚下丰厚的家产,甚至问鼎香港首富的宝座,直至被港英当局明令封杀,才不得已退出地产业,转而以参股的形式,间接参与到香港地产业中,

而陈先生则因为看到大量人口涌入香港,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他一边从国外进口生粉、粟米以及其他粮油产品,占领了香港粮油的大部分市场,一边在香港本地发展饲料业和畜牧业,是香港本土最大的粮油大王,

同时他也是香港潮汕商会的**、永久名誉**,原本潮汕商会分别为潮州、汕头和汕尾三个商会,他却将三个商会合并为潮汕商会,由于众多潮汕人涌入香港,同时潮汕人又以团结出名,此时的他,几乎就是全香港的潮汕人领袖,

哪怕到了后来,李嘉成、林百欣、庄静庵、刘銮雄、蔡志明等身家资产远超他的潮汕籍大佬,见到他也要尊称一声大哥。

所以在香港,这位陈先生的社会地位,并不在霍先生之下,而且因为当年的合作关系,霍先生还会主动放低姿态、给足面子。

只是不知道,他今天登门拜访,又是所为何事。

心里带着疑问,霍先生握着手笑道,“陈兄昨日投递拜帖,小弟是欣喜若狂,又怎能不扫榻相迎,来来来,里面请、里面请。”

客客气气地将陈先生迎到客厅,随后也不用人奉茶,霍先生亲自摆弄茶具,为他冲泡一壶功夫茶。

两人寒暄了几句,陈先生便说起正事,“霍生现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