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落脚(1 / 3)

龙山11队的知青点又出名了,

上次出名便是荣获“先进集体”的那次,可惜只在龙山生产大队附近流传,连灵溪公社的范围都没出去,

但这次不一样,全县所有的生产大队都接到通知,要他们派人到龙山11队的知青点去取经,

没别的,就是养殖蚯蚓,然后怎么用蚯蚓饲养鸡鸭。

为此县里还特意给知青点拨了100只小鸡和100只小鸭,就是让他们用来展示是怎么喂养的。

这年头农村老百姓每家每户只许饲养两三只鸡鸭,多了就是开倒车,但集体不受限制,让集体养殖受限的,是养殖的病害,以及更重要的饲料,

没有足够的饲料,就没办法发展养殖业,而蚯蚓这种东西几乎随处可见,也没什么养殖成本,最多就是废人工,而人工恰恰最不值钱。如果能够推广的话,多了不敢说,鸡鸭的饲养数量翻一倍不成问题,那得创造多大的效益!

所以在供销社的干部上报之后,县里立刻牵头,组织了这场学习活动。

不过这些都跟陈建国没关系,

早在县里的通知下来之前,他就已经请好假,收拾好东西,从知青点离开,

吴小燕和夏亚楠他们,也只能根据陈建国留下来的技术手册,还有以前劳动时的经验,对照着摸索授课,倒也还像模像样,总算应付过去。

否则的话,要是陈建国在这里,肯定直接把技术手册交上去,那里面从养殖到病害防治都有,是他在小县城的时候,和农技站的李站长一起,理论结合实践摸索出来的养殖秘籍,绝对管用,把秘籍往上面一交,先请县里农技站的农技员学会,然后再让他们去做推广,岂不是更方便?!

不过,直接组织人过来参观学习,在现在也是常态,这时候的人们总是更相信“第一手经验”,至于什么专业团队反而不重要,有如此安排也就不奇怪了。

……

这天早上,陈建国拎着旅行包,打着探亲的名义找生产队开好介绍信,出来后烧掉,换成自己写的介绍信,买票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

因为生产队的介绍信只能回家,买不了去广州的票,留着也没用。

没有动用全国作协会员证,自然没能买到卧铺票,只是一张普通的硬座,而且这时候的作协早已名存实亡,几乎所有工作都陷入停滞,

嗯,陈建国也有两三年没领到福利品了,那些老先生们日子也不太好过,就是不知道他们的下一站,是按历史轨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