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又见套娃(2 / 3)

小国啊,你看你已经在地委日报发表了那么多文章,沈伯伯却只有几篇,这篇通讯稿就让沈伯伯来写,好不好!

而且你看,你今天创作的作品肯定是要作为重头戏进行报道的,报道的对象是你,如果通讯员还是你,那不是成了自卖自夸了吗,多不合适,

这事就交给沈伯伯,保证把你写得漂漂亮亮!”

陈建国本来就没想写这篇通讯稿,既然他要写,那就让他写呗,

没想到他不是在县里写,而是拿着歌谱直接骑马赶到地委,在地委日报编辑部里连夜写出来的,地委日报也在汇报过地委领导之后,毫不犹豫换掉原定的头版头条新闻,刊登了这篇通讯稿。

套娃又来了,

地委日报发表了这篇报道之后,第二天省日报便对其进行转载,并将其作为重点新闻,推送给了二流报纸,

二流报纸一看,这篇新闻有高度有深度有理论有实践有领导有群众,具有很高的宣传价值,便在第二版进行全文转载,

要不说二流报纸就是二流报纸,比省日报和地委日报都要深刻,他们就不满足停留在新闻表面,而是进行深挖,

先将陈建国4月份到北京、与李先生会面的事情结合起来,再用“疑似”、“据说”等词汇,编了一篇陈建国参观**,看见顶上的太阳心有所感**澎湃,回到家乡后日思夜想,最后在水库建设慰问的时候,面对劳动人民大会战忙碌的场景,顿时灵感爆发,现场创作出这首歌曲的这么一个感人事迹。x33

陈建国看到这篇报道,差点自己都信了。

那二流报纸都这么说了,就必须是这样子呗,

不过,只在报纸上报道,还差了点东西,

于是,省里又派出专车,将陈建国拉去省城,分别与省**文工团和省儿童合唱团一起,录制了两个合唱版本,另外还给他自己录制了一个独奏独唱版本,

最后,省里给他按照每行诗5元的最高标准,发了20元的稿费,又给了一堆加起来价值上千元的各种福利品,用专车将他送了回来。

所以,过年的时候,陈建国就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有钱都买不到的“乐口福”,听着新收音机里自己演唱的《我爱北京**》,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说“乐口福”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但是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所有的5、6、7、8零后,应该都如雷贯耳,那便是“麦乳精”!

1937年,上海的九福公司在瑞士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