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等不及(2 / 3)

本加厉,这种肥得流油的红烧肉看着很香,但吃上两块就有点腻了,哪还敢多吃,便连连推辞,请大家多吃,

大家见他如此客气,又夸他懂礼貌有素养,真是完美少年!

吃完饭之后,梁记者谨记孙副委员的嘱托,非要拉陈建国去逛街,然后理所当然地给他买了一大堆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很贵重的物品,却也是小县城难得一见的好货,而且不止陈建国,连沈部长和欧德丰也有,x33

完了还不需要他们操心,这边就会托人将东西带回去。

第二天上午,在地委文联大礼堂,陈建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演讲。

本来是安排在地委作协的大会议室,就请人在地委的作协会员参加,

但是头天晚上,梁记者在跟陈建国沟通第二天的讲座,看了他的演讲稿之后,便立刻赶过去向孙副委员做了汇报,随后孙副委员便作了调整,要求文联下属各个机构的会员全部都要参加,地点也就换到了这里。

和在小县城演讲的时候一样,陈建国站在演讲台后面,对着稿纸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点点自己的写作心得,我感到非常的诚惶诚恐,

说到写作,各位任何一位都要比我厉害,我是真的没有很特别的心得可以讲,

之所以我能发表了几篇不起眼的文章,也完全是得益于学校老师的教育、各位前辈的帮助,

尤其是李先生的理论指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的所有成绩,都是在李先生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所以,如果说有什么心得,也是对李先生理论一点肤浅的应用。”

听到这里,台下的人不禁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尤其是文联旗下除了作协之外的其他机构会员,都明白了为什么孙副委员会让大家都来听这场写作讲座,

因为台上这位大作家耳东要讲的,表面上看是写作心得,实际上是所有文艺创作,不,应该说是所有工作中都可以应用到的根本性纲领,

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把写作方法比作“鱼”,那么如何运用李先生的理论,那就是“渔”!

想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满脸认真地盯着陈建国,并做好记录的准备。

从始至终,陈建国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演讲稿,

倒不是他怯场,主要是得把青涩少年的人设给立住,这样才能唤醒大家心底对他的好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