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失望(2 / 3)

抬东西。

如此反复拉了7趟,才将所有东西拉完,其中原来库房阁楼里的那些东西最重要,不是大爷爷收藏的**就是粮食,也是最早搬过来的。

1960年的夏天,陈建国住进了新家。

而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

苏联的专家都被撤走了,而且烧毁了所有技术资料,许多关键项目一下子陷入停顿。

“背信弃义、不讲信用,简直太过分了,”

大爷爷气得直拍桌子,甩着报纸说道,“堂堂一个世界大国,竟然说反悔就反悔,哪里还有诚信两个字!”

“就是,”爷爷也义愤填膺地说道,“为了搞那些大项目,咱们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他们说毁约就毁约,哪有一点老大哥的样子?!”

陈建国扎着脑袋默默写字,一声都不吭,

国家之间只讲利益,什么时候讲过诚信了?

不过这话肯定不能跟大爷爷和爷爷说,他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苏联专家撤走,大量的资料也被烧毁或带走,那等明年自己上了初中,是不是就不用学俄语了呢?

相比后世英语一家独大,这时候的国内,在外语方面却是俄语独领风骚,除了确实有需要的一些单位,比如外交,或者情报、宣传部门,在别的地方几乎很难找到学英语的人,x33

而为了能够跟苏联专家直接交流,并翻阅他们带来的文件资料,早在十年前,教育部就大力提倡学校开办俄语课,

什么叫“大力提倡”呢?

就是从小学到大学,再到临时培训班,只要有条件找到俄语老师的,都会开办俄语学习班,

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俄语,其他地方最晚也会从初中开始教学,

几十年后的人们总在抱怨,我们学英语有什么用,不出国、不做科研、不做外贸,花了那么多时间,最后学了一点哑巴英语,不是浪费时间吗!

而现在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有不少教育家,直接跟上面提意见,说过度学习俄语不可取,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更有用的技能。

可惜,

兜兜转转几个来回,最后还是没能撼动俄语的地位,

直到这一次,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的举动,成了釜底抽薪,彻底断了国内学习俄语的热潮。

反观英语,从1957年恢复了少数教学点之后,就一直没中断过,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