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手书(2 / 3)

上铺了一床棉絮当垫子,又在上面铺一张芦席,周围竖着陈建国提创意、爷爷亲自动手制作的竹栏杆,小家伙就在里面连滚带爬,玩得不亦乐乎,奶奶便可以解放双手,忙活自己的事。

两人见到哥哥回来,一个放过大黄就往大哥身上扑,一个迅速爬过来吊在栏杆上吱吱呀呀叫个不停,

陈建国被吵得没办法,只能一手抱着陈瑛,走到房间又将陈建军拎起来,然后到椅子上坐着,一边腿上放一只,两人这才安静下来,乖乖坐在哥哥怀里,你戳戳我,我戳戳你。

在陈建国身后的墙壁上,贴了十几张奖状,奖状的上方,又是十几个相框。

奖状大部分是学校发的“三好学生”,也有类似“扫盲小能手”之类地委和县里发的其他种类,

上面的十几个相框,则绝大多数都是陈建国这一年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

除了第一篇记事文,后来他又编了好多小故事,像什么《一群流浪儿》、《一把小**》、《一枚珍贵的像章》、《半盒火柴》、《长在春风里》,

咳咳,反正还是那句话,什么流行就借鉴什么,

无非就是些小孩子在旧社会受苦,或者帮助大人与敌人做斗争的经历,再就是歌颂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年头就流行这个,大家也都爱看,而且套路简单也好写,便成了陈建国下手的对象,

他每天晚上要练两个小时的毛笔字,既然是练字,那就不妨用来搞创作,所以这些文章,都是他拿着毛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八个月前,他完成第一篇创作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便将稿件寄给了少年报,并留了王婉茹的地址,还特意编了个耳东的笔名,想着姐姐应该能帮自己隐瞒一二,

结果就是,王婉茹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当她收到少年报寄来的样刊和稿费汇款单,二话不说便冲到家里来报喜,将他卖得是干干净净,

哼,什么人呐!

气得陈建国趁着跟山地连去三峰岭训练的机会,两天没跟她说话。

不过,从此以后,他也就懒得再掩饰了,直接留家里的地址,创作也越来越顺利,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稿子都会被少年报采用,有些内容相似的,确实重复的故事线太多,也会将稿件退回来。

虽然被退了稿,但是陈建国不怕,因为他还有备胎,

那就是地委日报。

身为本地区的、在少年报发表过文章的小有名气的小作家,地委日报对他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