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好办法(2 / 3)

中国和民国不同,女人可以用自己本来的姓,不能用夫家的姓,还不能起像王李氏那种名字,

王李氏是有民国身份证,

对,民国就有居民身份证了,哦,是“国民身份证”,内容还挺详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本籍、寄籍、号码、字号、发证日期……这些都有,

本籍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籍贯,寄籍就是现住地址,瞧瞧,是不是很详细。

除了身份证还有户牌,也就是新中国的户口本,

在有条件的地方,比如上海,还会在上面设计贴照片的地方!

人家王李氏就是有这样的身份证,所以可以一直沿用,就没有改名,但张兴兰当时可没有登记造册,

应该说当时的农村女人绝大部分都没有领过身份证,所以登记的时候,就按照新规矩来,

比如说娘家姓什么,姓张的,那就在后面再由登记员给加个字,

一般男的就用兴、旺、建、平、光这类,

对,男的也有没名字的,也是由登记员现场起名,

然后女的就用梅、兰、竹、菊这些,

若是自己本身有小名的,也会用上,

再就是遇上同姓比较多的,就加个字混着用,

张兴兰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奶奶这句话一说,大爷爷和爷爷差点一口酒都喷了出来,

爷爷咳了两嗓子,指着奶奶笑骂道,“要是领袖能认识你张兴兰,那可是咱陈、张两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大爷爷好不容易喘过气,对着奶奶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不想学也不行,这是硬性任务,而且不是棉纺厂一家的,

我打听过了,这次是地委下达的任务,每个县都必须完成,”x33

说着看了看其他人,“机关、工厂、医院这些,就以单位为组织,没有单位的,就以街道、公社为组织,不能丢下一个,”

随后又看向奶奶,笑道,“别说你,人家报纸上都登报了,新疆那边八十多岁的老牧民都在学认字,教他们的还是两个小学生,你才多大,还能不如他们?!”

八十多岁了还学认字啊?

还让小学生给他们当老师?

奶奶一听这话,瞬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马秀英放下碗筷,对着奶奶笑道,“妈,没事,您要是在课堂上学不会,我晚上回来帮您学。”

奶奶满脸纠结地重新拿起碗筷,愁眉苦脸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