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天降sssr卡(1 / 3)

自打曹操彻底撤军回到兖州和袁绍争锋,刘备就带兵回到冀州。

毕竟危机解除,陶谦也不太乐意让刘备在徐州白吃白喝了。

刘备回到邺城,打算把诸葛亮引荐给刘安。

“子和,这次出去,我一眼就相中一个少年郎君,模样俊秀,给我当女婿正好。

幸好你当初让我再考虑考虑,我才没答应伯符,不然若是定了孙权,我家兰儿就错过二郎这样的好郎君了。”

诸葛亮和孙权,一个是自己进武庙,一个是送人进武庙,这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吗?

“是那个阳都诸葛氏的孩子吧,宪和给我来信,说你在他那里就差把这个孩子夸上天了,怎么到了邺城,反而不带出来让我看看?”

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刘备第一次去徐州就拐到了还没来得及南下荆州的诸葛亮。

刘备不是那个漂泊半生,屡战屡败却执意兴复汉室的落魄宗室,而是发光发热的活泼小太阳。

诸葛亮也不是躬耕陇亩,半生等待却未逢明主的隆中卧龙,而是父母早逝,在乱世中寻求一席安身之地的的自强少年。

于是如鱼得水的君臣之义,变成了舐犊情深的父子之情。

缘分,当真奇妙。

“就在外面了,我把二郎叫进来给子和看看。”

刘安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十分期待见到诸葛亮。

幼时读演义,什么“草船借箭”、“赤壁东风”、只觉诸葛亮是神,无比崇拜。

少时读史,得知很多故事都是罗贯中这个“亮吹”硬安在诸葛亮身上,便觉得诸葛亮也不过尔尔。

什么美周郎、荀令君,比起诸葛亮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大学学了历史系,细细品读三国,却又爱上了诸葛亮。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其孤勇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丞相,候君久矣。

“阳都诸葛亮,拜见使君。”

少年郎君才十三,面容还有些稚嫩青涩,但是风姿灼灼,从容不迫的姿态隐约可以窥见日后风华绝代的样子。

“先坐下吧。玄德,你这次的眼光不错,是个好孩子。”

刘备有些得意。

“什么叫这次,我眼光一直很不错的好吗?x33

二郎既然做了我的女婿,我便将他当自己儿子一样。

如今二郎还小,正是要找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