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诸葛亮(1 / 3)

刘备在陶谦收到信的第三日到达郯县,刚一到地方就受到了陶谦的热烈欢迎,得知曹操撤兵后更是一头雾水。

这次是他强烈要求要来的。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当初孟德在他面前作出那首《蒿里行》,感叹民生疾苦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虽然父亲死了孟德很愤怒他理解,但是百姓是无辜的呀!

他不信当初那个豪迈爱笑、忧国忧民的曹孟德会变成现在这个冷酷的屠城恶魔。

他要亲眼来看!

但是他怎么刚来孟德就走了?

他在孟德心里的分量那么重吗?

不太可能呀?他又不是寡妇?

“咳,陶使君,备自认并无殊能,曹孟德离去应该与备无关,或许是兖州那边出事了吧?”

“哦这样啊,诶,刘使君,这位可是令郎?当真是芝兰玉树,风度过人呀。”

陶谦见刘备身边跟着一个仪容俊美,气质文雅的少年郎君,便转移话题。

陶谦仔细端详这位郎君,按年岁看,大概是刘备的长子刘修,只是俊是俊,就是不太像刘备

“哈哈哈,犬子若是这般人物,我还有何可发愁的呢?

且让我为陶使君介绍一下,此人乃是阳都诸葛氏的郎君,名叫诸葛亮。

他叔父要去豫章做太守,如今兵荒马乱,我就顺便捎他们一程。”

刘备是路过阳都的时候遇见诸葛亮的,文质彬彬,知书达理,他一见就喜欢的不得了,很有眼缘。

而且他的理想的儿子就是这样,偏偏刘修那个混小子,不爱读书爱习武,给他愁的不行。

诸葛亮要是他儿子,他真是夜里睡觉都得乐醒。

不过当不了儿子,当个女婿总行了吧,他家兰儿的婚事还没有着落呢。

(孙权:我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诸葛亮的父母都已经去世,刘备近来正和诸葛玄商量此事,他感觉诸葛玄要被自己说动了。

不过事情还没成,他就不便说出来毁了女儿的清誉。

“在下诸葛亮,拜见陶使君。”

陶谦见诸葛亮仪态端正,宛若青竹,也是颇为满意:

“原来是我琅琊诸葛氏的俊才,颇有其祖少季的风范呀!”

“使君盛赞,亮愧不敢当。”

东汉说一个人像他爸,像他祖先都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