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上军校尉1(1 / 3)

中平五年,188年。

凉州之乱越演越烈的同时,中原黄巾余部又开始纷纷起事。

二月,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起事攻占太原郡、河东郡。

眼见国家如此动乱不休,有人唏嘘叹息,有人野心勃发。

太常刘焉就是后者。

刘焉,鲁恭王刘余之后,是一个很有**敏感性的人。

他少时有一个老师名叫祝恬,是当时的司徒,位列三公。

但好景不长,这位老师很快就去世了,这时,刘焉做出了一个很果决的决定。x33

以守孝为名,果断辞官,离开朝堂上的**风波,因此成功避开了之后的党锢之祸。

在此期间,刘焉用宣讲儒法为自己养望,直到后来风波渐渐平息,才在宦官、士人两不得罪的情况下重新回到朝廷。

回到朝廷后,刘焉也是选择四处东奔西走,反正就是不留在中央,由此避开了党人和宦官的纠纷。

刘焉最喜欢的就是闷声发大财。

如今回到朝堂担任太常,灵帝和士人为了立储一事互相角力,刘焉就又兴起了逃到地方上的想法。

而且如今国家纷乱,刘焉也想趁乱谋利。

他想废史立牧。

现在大汉的体制是太守管理自己的郡,有行政的权利,刺史监察太守,看看太守和地方豪强有没有不恰当的行为和举动。

也就是说刺史只能看着,只能监察,最多只能阻止太守的政策,但是不能自己去行政。

但是州牧就不一样了,州牧管理一州之地,不仅有监察的权利,还有行政的权力,可以自由任命和罢黜太守,权力极大。

相当于地方的土皇帝。

刘焉看上了在一片动乱中相对颇为和平的交州,因此他打算向刘宏申请成为交州牧。

就在这时,一个人私下拜访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个人叫董扶,他的老师叫杨厚,在图谶一道上非常有名。

图谶一道在东汉属于显学。

当初还在新朝的时候,王莽的国师刘歆通过一本叫做《赤符书》推断出取代新朝的人叫做刘秀,于是把自己改名为刘秀。

这件事可是在真刘秀出头之前呀。

刘歆还把自己失败的原因总结成:我失败是因为我是改名成刘秀,而不是一开始就叫刘秀。

所以之后等刘秀真的登基为帝后,无数人就开始痴迷于图谶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