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站队1(1 / 4)

张纯带着残兵投奔乌延后,丘力居等人就见形势不对就生了投降的心思,但一直摇摆不定。

而等到听闻难楼投降后被封为单于,就开始后悔不已。

见大局已定,丘力居干脆捆了张纯向大汉求和。

可能张纯也没想到,一直以来为了野心背叛家族背叛盟友的他最后会被乌桓人背叛。

关于丘力居的求和,一直苦苦抵挡丘力居的公孙瓒自然是不同意的。

但是朝廷出于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心态,还是果断接受了丘力居等人的投降。

于是历经三个月,幽州叛乱终于被平定。

朝廷的任命和封赏也下来了。

刘安被召为议郎,加侍中,赶赴雒阳任职,程进、简雍、田豫、张飞都作为属吏跟着一同前去。

刘平把功劳让给刘常,因此渔阳太守由救援有功的刘常担任。

辽东太守由苦苦支撑的公孙瓒担任。

阎柔因为劝降有功成功当上护乌桓司马,护乌桓校尉则为鲜于辅。

刘备因功升为右北平都尉,关羽成了刘备手下的军候。

“明公,为什么汝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朝廷却还降了汝的官呢?

张飞不理解,刘安在当太守前就是议郎,现在立了大功不说升官怎么还降职呢。

刘安跟张飞解释。

议郎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位,很多时候会作为官位之间的过渡,如果陛下想提拔你但是还没有适合的空缺,所以就会把你先召为议郎。

比如卢植,在担任庐江太守后被召为议郎,后来被拜为尚书。

刘安真正在意的是侍中,侍中多为正规官职外的加职,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

所以,刘宏是想要他进入宫中和刘协接触吗?

确实也到了该站队的时候了。

刘协还是刘辩?

选刘辩,刘宏就不会给他支持。

选刘协,就等于和世家站到了对立面。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中立了。

不过只有有本事的人,才有中立的资格。

所幸刘安就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他的每一步,靠的都是自己实打实的功劳。

所以如今作为美名远扬的名士,刘安是被双方共同招揽的人。

因此刘安只需明面上保持中立,暗地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好了。

刘安回到雒阳后,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