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黄巾之乱1(1 / 4)

光和六年,太平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雒阳不少百姓开始信奉大贤良师,生病了也会去求一碗太平道的符水。

太平道的符水在刘安看来就是保健品,治不治的好人不一定,但是一定是喝不死的。

于是慢慢的就有了不少喝了符水,自己挺过去病好的病人。

这些人都认为自己病好是符水的功劳,纷纷替太平道吹嘘,慢慢的太平道的名气就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符水不要钱呀!

大汉的百姓太穷了,实在是吃不起药,有个符水聊胜于无,总比没有好吧。

大汉如此贫穷的主要根源之一是一直在平定边患,一直在战争,而战争就是烧钱。

军粮、武器、盔甲、军饷,哪一样不花钱,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大汉很快就入不敷出。

刘宏在人心算计上有些能力,但这种治国之策他从小也没学过,实在没什么好办法,他能想出来的就只有卖官。

公开卖官的情况到现在越演越烈,买官要花钱,晋升也要花钱。

官员为了当官付出了那么大的成本,肯定是要从百姓身上压榨回来的。

于是各种赋税徭役压的百姓们喘不过来气。

偏偏,洪涝灾害频发,瘟疫时不时肆虐。

老百姓真的是活不下去了呀!

外部条件如此恶劣,朝廷内部条件也不乐观,****,灵帝扶持宦官和世家斗得激烈。

天灾人祸种种因素交织下,才有了黄巾之乱的发生。

太平道如此声势浩大,其实朝中早就有官员发现,比如弘农杨氏的杨赐在担任司徒的时候就看出张角的威胁,与掾属刘陶商量对策。

最后因为担心太过激烈而采取了比较缓和的方式:

令州刺史、郡守等地方监临官查验、筛选出流民送归本州郡,虚弱张角的力量,然后再诛杀首领人物。

有一次还把张角抓住了,但多亏了大赦天下爱好者刘宏的帮助,张角幸免于难。

然后杨赐因征辟党人而罢官,那一年是177年。

第二年刘宏就开办了鸿都门学。

再然后大家好像就不怎么关注黄巾之乱了。

一直到现在,张角快起事了,当初杨赐的下官刘陶以及议郎袁贡,还有一些别的官员都一起参与揭发张角阴谋的上疏。

刘安作为议郎也跟着一起附议。

在他看来,这次上书也是士人对刘宏的最后一次“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