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看媳妇了(1 / 3)

刘安离开涿县的时候是早春,等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寒冬,临近新年,原本有些冷清的街道也热闹起来。

看着熟悉的乡人和景色,刘安三人的内心也平静下来,这便是故乡的意义,所有远行游子心灵的寄托。

阿父阿母见兄弟三人都平安回来了,自然也是十分欣喜,众人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

过了这个新年,就是熹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76年。

刘安比刘备小两岁,过了年虚岁就十四了。

思及此,刘安心中长叹一声。

还是太小了呀,在东汉,男子一般都是二十岁加冠取字然后出仕,如果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出仕会提前取字,刘平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就是特殊情况也很少低于十六岁,也就是说刘安至少还得再等两年才能出仕。

在这段时间里刘安打算先组建一个六七人的亲卫队,然后等他十六岁的时候运作关系当个游缴,主管乡间治安,到时候初步构建起自己的小班底。

然后五年内想办法升到县尉,主管县内兵事,之后他就可以等着黄巾起义时乘势而起了。

过了这个年,刘备就十六了,因为家中只有他一个男子,所以刘常提前为他取字玄德,并为他运作了一个乡间亭长的官儿。

东汉十里设一亭,亭长便是最基层的村官,面对的是普通百姓,这时候叫黔首。

对名门世家来说,这是不屑为之的低**职务,就是地方豪强的子弟,也不愿整天和黔首打交道。

刘常本想把刘备安插在县里,但实在是没有空缺,毕竟就算你想走关系当官,那也要也要有空缺的位置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刘常宁愿提前给刘平取字让刘平提前入仕也要让刘平接替他的县户曹。

毕竟错过了这个机会,过几年刘平就算加冠了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留在县里了。

刘常承诺过几年有机会一定想办法把刘备调回县里,但刘备却不以为意,相反还乐在其中。

“亭长好呀!咱们的老祖宗高祖一开始不也是泗水亭长么?

我看这预示着我以后一定会像高祖那样成就一番大事业!”

比如,成为下一个冠军侯。

刘备当了亭长以后,刘吴氏也开始给他相看亲事,家里太冷清了,她早盼着抱上嫡孙了。

之前家里太困难,刘吴氏不敢想,但现在刘备成了卢植的弟子,还当了官,她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