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爸叫刘元起(1 / 4)

汉朝这时候吃饭还是分餐制,众人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是一个方形的食案,食案上是一些陶制或者竹制的碗碟。

刘安一瞧,今晚的菜色还挺丰盛,炸膏环、煎酱肉、蒸蛋、鲤鱼脍、再配上一碗鸡汤泡饭,在汉朝来上这么一顿,也算是大餐了。

食不言寝不语,待众人用完饭,刘常方才看向刘备和刘吴氏,温声问道:

“嫂嫂,三郎如今也十五了,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刘常大父也就是祖父名为刘惠,是济川候,生有两个嫡子,一为刘常的阿父刘崇,一为刘弘的阿父刘雄,曾为东郡范阳县令。

随后刘崇生刘常,刘雄生刘弘,刘崇早逝,刘雄对刘常多有照拂,因此刘常与刘弘关系极好。x33

后来刘弘一家集全家之力帮刘弘获得了举孝廉的资格,刘弘也争气,不久就成为了涿县功曹,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秘书。

刘常也是这时候借着东风和阿父留下来的财物,渐渐有了名气,还娶了县里大族卢氏的女儿。

虽然只是个旁支的嫡女,但涿县的卢氏可是有个响当当的名头—范阳卢氏,因而也算得上门当户对,甚至还有些高攀。

毕竟像刘常这样的没落宗室后人,汉朝一抓一大把。

至于刘弘娶的妻子是涿郡大姓吴氏主支的嫡女,据说是吴起的后人。

看似一切都在变好,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刘弘突然感染风寒,倾尽家财也未能治好,最后留下一双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而吴氏这些年也败落了,可怜刘吴氏一个曾经的大家闺秀现在也只能织席贩履为业。

刘常年少时曾受了不少刘雄和刘弘的帮助见到此情此景自然于心不忍。

于是便像当初刘雄照顾自己那样照顾刘备,将刘备视若己出,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排序,刘备排行第三,故称三郎。

“这孩子整日里四处闲逛,也不好读书,哪里做的了什么事,我正为此而发愁呢?只怕以后也只能跟着我做些织席贩履的事了。”

刘吴氏心知刘常问起刘备未来的打算,定然是心里有了计较,此事事关刘备的将来,她自然不会逞强,相反还要示弱。

刘备哪知道阿母的爱子之心,闻言不禁悄悄握紧袖中的双手,心中有些难受。

原来阿母觉得我以后只能当一个织席贩履的人吗?

虽然他平时确实不好读书,但除了天资一般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光读书是没用的。

举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