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内策(2 / 3)

>

但同样,蜀地易守难攻,在秦地藩镇都被王弘毅打退的情况下,外界想要攻伐蜀地,却也没有那么容易。???..coM

朝廷不同意给王弘毅蜀王的称号。

王弘毅就自取,自封。

关于蜀王的登基之典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而他的精力,则重点放在蜀地的内**理上。

王弘毅一统蜀地太快了,在吴思源的支持下,比原着里快了几年的功夫。

这本是好事。

>

但现实不是游戏。

不是打下一块地盘就有产出。

王弘毅打下的每一块地盘,都需要派出官员治理,拿出粮食支持,这样才能一步步将吸血的器官,变成造血的器官。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人手。

他崛起的时间还是太快了,哪怕他想尽办法寻找人才,但还是不够,只能大幅度依赖降臣和官吏。

官吏的危害王弘毅这种有现代经验的人不是没有看到。

大肆重用降臣也有尾大不掉之患。

最后还是逃不过一个轮回,各种利益集团只是换了一层皮,又重新活跃在朝堂之上。

所以王弘毅停下来了。

一方面是修生养息。

另一方面则是确立各种规章制度,治理内政。

其中,王弘毅主要推的政策有三。

第一个政策是在加大学堂,讲武堂的投入,并加入明经科,培养适合的官吏人才。但不会直接给他们做官,而是先让他们从典吏这些官吏职位做起。

因为大燕朝科举取士,进士一出来就是七品官员,如此厚待,就导致天下读书人一心扑在读书上,十年寒窗,就为一朝金榜题名。但做了官员之后,却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县里面的大权,是落在了吏员之手。

有道是流水的县令,铁打的吏员。

王弘毅吸取这个教训,不取也!

不过这些官吏把持了官府的基层工作,渐渐演变成家族性经营,王弘毅这样做,其实是做了他们奶酪,会激起他们反抗,对此,王弘毅也有相应的措施安抚,就是放开了官吏的晋升渠道,并提拔了几个比较有能力的年轻小吏起来做官。